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近日表示,我國網絡零售5年間增長將近30倍,預計到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額將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以上。商務部將積極推進制定《電子商務法》,規范網購行業發展,并加快統計監測和信用體系建設,在“規則”和“平臺”兩方面下工夫。
網購呈現井噴態勢
剛剛過去的“雙11”網購風暴再一次見證了近年來中國網絡消費的爆炸式增長。11月11日當天,僅天貓商城支付寶的成交金額就超過了350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83%。
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80163億元,同比增長31.7%;其中,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67.5%,相當于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
“當前電子商務地位比較高,主要是它一直發展得很快。”在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賀鏗看來,電子商務對于生產者、消費者產品的交換更加便捷,它主要的作用還是降低商品在流通領域里面的成本,對消費起到促進作用。此外,也可使消費者和生產者更便捷地了解產品的需求。
市場普遍看好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據波士頓咨詢集團估計,僅2011年中國就新增6100萬網民,且4300萬網民首次嘗試網購。長遠來看,到2020年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超越所有國家。
缺乏監管維權艱難
然而,在電子商務日益被消費者所青睞的同時,因商品質量、物流損耗、網絡欺詐等問題造成網購糾紛頻發,監管的缺失使得消費者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電子商務的特性決定了其體驗不足的缺陷。”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對本報記者表示,畢竟電子商務還是虛擬的東西,必須通過完善服務去彌補體驗不足的問題。明年正式實施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網購也要滿足“7天無理由退貨”的要求,再加上有的商家提供上門退貨、運費險等措施,這些都會降低網購消費的風險。
除商品質量問題外,網絡欺詐的現象在網購中也越來越多。目前主要存在價格欺詐、質量欺詐和利用釣魚網站欺詐等。
“網上很多圖片是經過PS的,與實物有差別,更與消費者使用時候是不同的。”趙萍表示,一方面是出于廣告推廣需要,另一方面是刻意去欺騙消費者來掩蓋商品的缺陷,在售前自買自賣刷單,從而誤導消費者。因此,這就需要不斷完善電子商務的征信體系。
事實上,消費者網購時一旦遇到問題,維護自身利益的過程將會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商家因違法被懲處所付出的代價要遠低于其通過違法行為所獲利益,無法起到懲戒警示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缺乏高效、便捷的維權渠道,導致消費者維權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過高,造成消費者維權難。
推進相關法規出臺
為進一步規范網購行業發展,商務部將積極推進制定《電子商務法》。“目前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正在著手準備將網購數據納入我國的統計體系當中。”高虎城表示,目前在網絡購物方面,我們缺乏權威統一的數據,商貿流通領域的很多統計不盡完善,因此要盡快改變這種狀況。
此外,加強網購監管也將同步進行。國家工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副局長李軍透露,我國下一步將對網絡銷售的產品加強抽檢和監管,并制定相關的辦法規定。
趙萍認為,《電子商務法》的出臺會使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更加規范,而在此基礎上還會出臺更加細致的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使電子商務行業不再魚龍混雜。她建議,《電子商務法》要對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體的介入行業資質有所認定,建立備案制度。同時,在交易過程中,對經營方式、盈利方式等要進行規范,比如,對賣家提供的圖片,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等要有最基本的規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