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1月27日訊(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齊超)據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在青島,有9名村民集體捐獻遺體,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59歲,最小的36歲,其中有兩對夫妻。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做出如此偉大的決定呢?
據悉,潘明燦今年50歲,是青島即墨市五里村的一名農民,兩年前,老潘患有嚴重的腎功能衰竭,經過與病魔抗爭,老潘終于大病痊愈。潘明燦說,在他治療、康復期間,住院看到需要換腎的沒有腎源,就一直在考慮捐獻。
今年7月份,老潘萌發了捐腎救人的想法,他打算在自己離世后,把遺體捐獻出去。經過與當地紅十字會聯系,老潘填寫了捐獻遺體申請書。就在申請捐獻遺體的時候,老潘的行為,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最后,經過溝通,妻子不僅同意了老潘的想法,而且她也加入到了捐獻遺體的隊伍中來。兩人捐獻遺體的事情很快在五里村傳遍,這里面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57歲的郭淑珍也趕了過來。據老潘介紹,郭淑珍和老伴姜先生是聽了自己的宣傳介紹后,也決定加入進來。郭淑珍說,自己活著很高興,死了之后去幫助病人,“像我一樣活的瀟灑”。
通過老潘的宣傳介紹,兩個多月的時間,一共有9位村民加入了志愿捐獻遺體的隊伍當中。目前,他們的捐獻手續都已經辦理完畢。
青島即墨是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李堯利表示,對于大家的舉動他們也很感動,“感動了親朋好友,回報社會,值得學習。”
那么,捐獻遺體和捐獻器官到底需要什么條件呢?有什么流程呢?去世后,誰來執行捐獻呢?
青島即墨紅十字會的李主任介紹,想要成為捐獻遺體、器官的志愿者,一定要征得家人的同意,遺體捐獻登記申請表必須要有家人的簽字同意,而且要有捐獻執行人。有了家屬的簽字,捐獻執行人,遺體捐獻接受單位,捐獻手續才能進一步辦理。捐獻人死亡后,捐獻執行人應當及時通知遺體接受單位。捐獻遺體可用于醫學教育、醫學科研等,捐獻的器官根據專家的評估,再做下一步移植工作。李主任介紹,僅青島即墨,2011年,自愿捐獻遺體的人數是12例,2012年增加到17例,到了今年,增加到30多例,越來越多的市民愿意將遺體、器官捐獻出來。
據了解,截止到目前,整個青島市志愿捐獻的人數在3000例左右,成功實現捐獻的達到了380例。
?
相關鏈接:
骨髓捐獻立法“強捐”不可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