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周、小薛兩位博士攜手賣魚丸,夫唱婦隨。
吃魚丸的孩子們眼里,這對攤檔主人哥哥姐姐和別的小販不一樣。小薛一身民族風服飾,扎著兩條長長的麻花辮。小周則戴著副黑框眼鏡,斯斯文文。其實,他倆都是中山大學哲學系的在讀博士生。
夫妻檔小推車生意火爆
在廣州黃埔區的流動攤販點,一輛香氣滿溢的小推車生意非常火爆。一排排蛋漿在鐵板上烤出“嗞嗞”的聲響,香氣吸引著放學歸來的孩子們漸漸圍了過來。1分鐘后,6粒章魚小丸子被裝進小盒子里,一會兒就被哄搶瓜分完畢。還有幾個孩子躲在角落里湊錢,一人一元好像還不夠。攤檔主人小薛彎著眼睛笑道:“姐姐多送你們兩顆吧。”
“聽說你們是博士,怎么來當小販,是不是找不到工作?”有家長直接問小薛。對此,小薛和小周一邊聽,一邊含笑不語。其實,平時小薛給美術雜志寫評論,一篇就能收入千元。目前,他們已完成博士論文開題,賣章魚小丸子是學習之余的兼職,同時也是為調節生活。他們說,不知道要做多久,也不計算收益多少,“掙多掙少都是實踐,多體驗就好。”
針對旁人對他們猜疑的眼光,小薛認為,每個人都有尊嚴和價值,這與職業地位無關。她說,每次笑容滿面地將章魚小丸子捧給孩子,看著他們大口大口吃著丸子,“這不正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嗎?”
當小販也是哲學生活
當小販的主意是從兩人的一場討論開始的。當時,小薛和小周說到畢業生的擇業觀,他們不同意博士生只能當高校教師、公務員才是好職業。“我們當小販也是過一種哲學的生活”,然后他們被這個美妙的主意打動了,“整天聊哲學,不如真正實踐一次,挑戰一下。”
兩個人說干就干,上網看攻略,學習如何烤丸子。材料也是臨時拼湊的,油是自家炒菜用的,菜是自家天臺種的。再上二手貨品網拍下一輛手推車,又把攤位擺到小周在黃埔區的家附近。一陣手忙腳亂后,“博士丸子”終于開張。
“確實占用了大量時間,好幾天沒看論文了,”小周一邊系著圍裙熟練地打雞蛋,一邊告訴筆者。一旁的小薛給他打氣:“哲學不一定是大學教授的職業,它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嗎?”小周點頭稱“是”:“學到一定程度,炒菜、做飯都能思考哲學。”
小薛回憶,當她和小周決定要當小販賣丸子時,同學和家人說,已經被他們的閃婚史“雷得里焦外嫩”,這次并不算啥。
原來,他倆一個是“學霸”、一個是“女神”。今年1月,兩人戀愛10天后就瞞著所有人跑到廣州海珠區民政局登記結婚了。“別人的婚禮誓詞是許諾不離不棄,我們的婚禮誓詞卻是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中的一段話。”直到現在,倆人有時半夜醒來,突然想到一個哲學問題,一問一答就是一個通宵。
小薛說,他們倆人現在想的就是做好小販的生意。未來也許他們會留校當老師,或者去國外深造,甚至繼續擺攤當小販,但無論作何選擇,他們會一直聽從內心的聲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