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條特別規定剎住早戀? 安溪舉溪中學《女生行為準則》引熱議
中學男女生交往,重在引導。
核心提示
位于安溪龍涓鄉安美村的舉溪中學最近在網絡上火了一把。起因是該校日前出臺一份《關于對女生行為準則的特別規定》(以下簡稱《準則》),對女生行為作出7項特別規定,以防男女學生早戀。隨后,這份《準則》被人發布到微博上,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安溪舉溪中學《女生行為準則》特別規定
不許給男生傳遞紙條;
不許和男生在偏僻的角落獨處;
不許認男生為“哥”,不許和男生互贈禮物;
不許和男生手牽手或其他勾肩搭背的舉止;
父母不在家時,不許邀男生到家里做客;
不許邀男生一起過生日;
不許和男生單獨同乘一輛自行車及其他交通工具。
《準則》 7條特規 條條奔女生
這份《準則》針對女生規定,明確有《準則》中行為之一者,均視為品行不端,有辱家風、校風,初犯者,扣班級評比分數5分,責令其父母帶回家嚴加管教;確有悔改方可返校;屢教不改者,給予記過處分,同時建議其轉學。
一時間,評論如潮。網友@泉州小橋說:“哎喲,這也太細化了吧!能不能點到就好!”@戴眼鏡的呆石頭說:“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出這個規定治標不治本。”@艷云很堅強說:“我覺得應該也要規定男生吧,干嗎就針對女生!是代溝嗎?”更多的網友表示,正確引導男女生的日常正常交往才對,這樣做有點太嚴厲。
學校 嚴規定軟管理 希望管住早戀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安溪舉溪中學。該校位于大山中,離安溪縣城還有七八十公里的路程。該校的王副校長表示,學校制定這份《準則》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能將精力用在學習上。這點也在《準則》中得到體現,《準則》開端即點出初衷:為保持清新的校園風氣,純潔男女生同學友誼……
他介紹,學校發現個別學生有早熟、早戀的傾向。女生躲在樹底下與校外的男青年約會,一些男女生放學出了校門就手牽手,對其他學生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就在上星期,曾有值日老師在宿舍樓樓頂看到一對正在約會的學生。這兩個學生是撬開男女生宿舍樓安全通道的門鎖上去的,這更引起了學校的重視。為了加強安全管理,學校研究后制定了這份《準則》。
據了解,該校現有學生500多人,都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初中生的早戀行為,王副校長說,他們更傾向于軟化管理,多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做工作。“學校以引導教育為主,真發現學生有那樣的行為,不可能真讓她們轉校。可以說學校是嚴規定,人性化管理。”
學生與家長 有人贊成 有人反對
記者隨機采訪了舉溪中學幾名男女學生。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一名初二的女生說:“這個規定我是支持的,在學校里與男生最好只是同學關系。”
一位初三年級的女生說:“有聽說過同學在談戀愛,這樣不利于學習。但是我擔心這個規定可能讓男女同學都不敢說話了。”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其中有些規定太嚴了。比如,父母不在家時,不許邀男生到家里做客,不許邀男生一起過生日。他們說:“有的同學雖然是異性,但關系很好,互相邀請做客、一起過生日能增進友情。”
王先生的女兒在舉溪中學讀初一。他告訴記者,女兒還小,希望她能專心學習,學會自我保護。作為家長,他會協助學校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一些男生家長也認為,學生首要任務是學業,不提倡學生早戀。不過,《準則》中有些規定不合理,沒有人情味,抹上強制色彩。
專家 禁令管不住 重在引導正常交往
泉州實驗中學高級教師陳老師認為,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管理辦法,但是,中學生確實是比較難管理。如果管得嚴,可能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如果管得松,又怕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教育部門的原則是,學校不能體罰、打罵學生,在大的方針下可以細化各自的校規校紀。舉溪中學對于女生行為準則的相關規定,可能在語言表述上存在一定問題。“我個人認為,正確引導男女生正常交流才是關鍵。”
中國青少年研究委員會委員、教育專家張秀云認為,這項《準則》初衷是規范學生的文明禮儀和公共行為,但對于學生的早戀問題不是一紙禁令就能禁得住的。教育應避免武斷,要“以情動人、以情感人”。
還有專家認為,盡管學校出臺規定的出發點是好的,可謂用心良苦。但學校不能“因噎廢食”,因個別學生的早戀行為就硬性出臺男女生交往的“特別規定”。這些規定也許會有一定效果,但絕非“靈丹妙藥”。學校應尊重男女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只要交往中不出格都是允許的。細則中,一眼便能看出某些過分要求,如對于邀男生一起過生日和男生單獨同乘一輛自行車等行為,就不能簡單地加以限制。因為過分夸張的限制除了影響男女生正常交往外,還會令男女生對于異性交往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和回避,這對于今后他們的人際交往在心理上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泉州晚報記者 張曉明 文/圖)
?
?
?
相關鏈接
“早戀紅線”的“禁果效應”更令人擔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