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7日~8日,由中國經營報社發起舉辦,中同資本、三板匯承辦的中國企業新三板掛牌與項目融資年會在上海順利召開。在這樣一個時點舉辦這樣一場活動可謂恰逢其時。
在會上,不少機構樂觀預期,擴容后,新三板每年將能吸收1000到1500家企業掛牌,而市場的容量也將達到15000家到20000家。新三板的定位是上市資源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其作用是解決大多數中小企業資本市場的服務需求。來自股轉系統的消息則讓人振奮:新三板在明年5月以前會推出協議轉讓制度相關的交易規則和系統,8月份以后將會推出做市商制度。資本市場的又一次制度性盛宴令人期待。
隨著“新三板”擴容的日益臨近,券商也開足馬力在跑馬圈地,準備在這片“藍?!贝笳股硎?。
“新三板大有可為。”國泰君安證券副總裁陰秀生在12月7日舉行的“2013中國企業新三板掛牌與項目融資年會”(以下簡稱“新三板年會”)上表示,目前在國泰君安,信用交易業務兩融余額行業排名第一,今年已給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繼兩融業務之后行業預計,場外市場特別是“新三板”業務,將帶來新的巨大利潤增長點。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系統”)的公開信息顯示,到12月11日為止,我國的新三板正式掛牌企業已經達到351家,主辦券商已達到79家。而據業內估算,隨著“新三板”的全面擴容加速,掛牌上市的企業數量會迅速靠攏目前主板上市的公司數量,并有望增至幾千家。
“新三板”擴容或年內破局
“新三板擴容全國方案年內將出,作為今年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國務院或在12月底前宣布擴容方案。”股轉系統副總經理陳永民近日在參加某論壇時表示。
據報道,前期申報的企業都已得到反饋意見,并完善了正式申報材料。而近日,全國股轉系統公司已要求“新三板”項目組準備前期申報企業的證券簡稱和代碼申請書。
這無疑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對“新三板”全國范圍內擴容的預期。此前,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到,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而“新三板”一直以來被視作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新三板”市場擴容的日益臨近,金融機構開始憧憬一系列金融創新業務所帶來的機遇。
在陰秀生看來,券商在“新三板”業務上大有可為?!爸行抛C券、國信證券和國泰君安等研究表明,在2015年到2017年期間,掛牌企業數量可以達到5000家?!标幮闵f,從2012年的數據來看,“新三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將近19%,超過了創業板15.7%的收入增速。從行業來看,信息技術類企業占比最高,占到48%,其次是制造業,然后是服務業。這與中小板、創業板比,比較有特色。
在12月7日的年會上,多位與會人士表示,盡管“新三板”當下的市場流動率較低,但隨著掛牌企業數量的增加,流動性有望提升。國泰君安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新三板”的換手率不到2%,而同期臺灣地區場外市場的換手率約在3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此前,交易制度對流動性形成嚴重抑制。首先,新三板實行協議成交,即買賣雙方在交易之前須明確身份、商定交易價格并委托營業部安排過戶。這一制度安排大大抬高了交易的搜尋成本,致使買入和賣出都較為困難。其次,除機構投資者外,個人投資者僅限于原發起人股東,致使參與者寥寥。再次,投資門檻較高,以30000股為基本交易單位。
在券商看來,提高市場流動性非常關鍵。“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交易制度,也就是市場的流動性,企業為什么到新三板掛牌?第一是希望融資;第二是股份流轉方面的需求;第三是用制度來規范自己的經營和發展;第四是商業方面的需求。其中比較核心的是股份流轉方面的安排?!眹┚沧C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陳揚說。
對此,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沈國權認為,“股權結構、交易制度、掛牌公司數量等問題都制約新三板的流動性。但隨著明年交易制度的雙向報價系統以及市場擴容,可能會對市場的流動性起到提升作用。”
“不過,對新三板我還得潑點冷水。一是風險比較強;二是有投資門檻;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和深交所不一樣,深交所是通過市場差價獲取利潤,而投資者在新三板的體系目前沒有建立起來,現在有一個價格發行的可能,但和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獲取市場的差價還是有很大差距,新三板明年擴容以后,市場不可能馬上起來,需要一段時間來培育?!鄙驀鴻嗾f。
大券商轉型掘金百億藍海
今年以來,由于IPO開閘的預期一再落空,券商紛紛把目光轉向了并購、新三板等業務,上半年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90.20%。隨著“新三板”擴容,券商還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顯見的是,包括“新三板”在內的場外市場是未來券商競爭的前線陣地,尤其是投行業務,今日的布局可能決定未來的地位。
陰秀生表示,和原來的市場相比,擴容后的“新三板”市場有三大突破:一是投資者的范圍大大拓寬,單筆投資規模要求下降,包括自然人都可以進行投資;二是多元化的融資方式,最早提出來小額、快速、靈活的融資制度現在已經顯現出來了;三是交易方式多樣靈活,明年還將引入做市商制度。
春江水暖鴨先知。據了解,當前證券業的商業模式正由傳統的通道業務向資本中介業務轉型,券商的收入來源也因此由經紀和投行業務向兩融、固定收益、資管、直投、質押融資、做市等業務拓展,且利潤的主要貢獻來自新業務。
據了解,隨著“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成倍增加,在業務上,券商有可能推出債權融資工具和股票質押貸款產品、開展優先股、資產證券化等創新試點。目前券商在股權轉讓系統的業務主要還是推薦企業掛牌、股權轉讓的經紀業務,收入較少且單一。未來隨著新三板擴容,配套制度的完善,券商有望開展做市商業務和轉板業務,個人交易者引入也會增加市場流動性,增加經紀業務收入,“新三板”業務將成為券商收入新增長點。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業務未來對證券公司收入的貢獻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掛牌帶來的投行收入;二是通過做市商等帶來的經紀收入;三是通過直投、資管等業務獲得的投資收入。
華泰證券測算認為,至2017年,該業務對券商收入貢獻分別為2.99億元、29.50億元、56.81億元、105.57億元和163.15億元,以2012年全行業總收入1294.71億元為基數,“新三板”業務各年分別為券商新增收入0.23%、2.28%、4.39%、8.15%和12.60%。
一場券商之間的激烈較量也在上演。截至9月25日,從“新三板”業務主辦情況看,申萬、長江、廣發、齊魯、中信建投、國信、中原、西部、南京、國泰君安等業務量前10的券商占據了約58%市場份額,而其他38家券商占42%,市場集中度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申萬、廣發、國信外,傳統大投行如中金、中信、國泰君安、海通、平安、招商等券商并未進入前十,這與中小板、創業板的業務格局迥異。這主要是因為“新三板”長期邊緣化且券商難以盈利,主流投行將主要資源向IPO和并購重組業務聚焦。相反,一些中小投行出于差異化定位和戰略布局,將“新三板”業務抬高到重要位置。
不過,隨著“新三板”的重要性逐步被認可,傳統大投行正積極布局“新三板”。大投行由于定價能力強、業務經驗豐富且資本雄厚,或將在后續的業務格局中提高話語權,“新三板”業務格局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