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12月15日電(記者田野)烏克蘭政治僵局未解,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14日前往“助陣”反對派,會面反對派力量三名主要領導人。
一些政治分析師認定,麥凱恩這一舉動涉嫌在俄羅斯“后院”生事,無疑會激怒俄方。
輪番“助陣”
由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領導的烏克蘭政府當前陷入兩難,一方面面臨歐洲和美國壓力加入歐洲“大家庭”,另一方面必須顧及與鄰國俄羅斯的經貿關系。
烏克蘭政府上月21日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觸發波及全國的示威抗議。抗議活動持續至今,同時吸引一批歐美政要前去“調停”。
美國主要兩黨議員不滿烏克蘭政府驅散和試圖清場示威者,13日通過一項決議,呼吁美國政府今后應對類似事件時考慮制裁烏克蘭。
麥凱恩會面烏克蘭外交部長列昂尼德·科扎拉后向媒體記者吹風,“我們要發出的信息是,我們相信烏克蘭的未來在于歐洲,我們希望通過對話達成和平解決方案,同時不遺余力確保烏克蘭與歐洲結盟。”
隨后,這名參議員會面反對派陣營三名重要人物。基輔地區民眾傾向支持烏克蘭入歐,一些民眾對麥凱恩到訪表示歡迎。麥凱恩前往烏克蘭并非“獨角戲”,15日將與美國參議院歐洲事務委員會主席克里斯·墨菲會合。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14日譴責西方國家面對烏克蘭政治危機喪失“現實判斷力”,試圖以恐嚇手段切斷烏俄兩國關系,而歐洲的反應“接近歇斯底里”。
雙方對陣
烏克蘭抗議活動持續三周,反對派號召支持者逢周末大規模集結,執政黨烏克蘭地區黨同樣呼吁政府支持者走上街頭,表達訴求。
政府支持者大部分來自東部地區,14日乘車前往基輔,對陣反對派支持者陣營,不過雙方陣營由警察部隊從中分隔,以免發生正面沖突。
“我們前來支持總統,支持穩定,”瑪麗婭·尼古拉耶娃18歲,手持地區黨藍色旗幟告訴路透社記者,“亞努科維奇當前是最大希望……我沒有看到其他選擇。”
反對派支持者占據一座如今人稱“歐洲廣場”的場地示威。從14日早晨開始,人數逐漸增多,氣氛相對平靜。
“我來這里支持(加入)歐洲,反對亞努科維奇(政府),”奧列格22歲,是工程學專業學生,認定加入歐盟可以幫助烏克蘭更加“透明”,減少腐敗。“我們會在這里待一個月,或一直待下去。”
反對派希望15日呈現一場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截至14日晚,數以萬計反對派支持者聚集市中心的獨立廣場。
政府一方先前說,多達20萬政府支持者將現身聲援,不過警方估計,14日政府陣營大約聚集6萬人。按照法新社記者估計,到場政府支持者大約有3.5萬人。
謀局布陣
按照美聯社說法,烏克蘭政府為平息反對派示威游行,14日針對4名現任和前任政府高級官員啟動調查。
烏克蘭警方上月30日驅散一場小型示威活動,致使多人受傷。內政部13日承認,初步調查顯示警方行動涉嫌違法。亞努科維奇聲明為雙方的過激行為感到“憤怒”,過錯一方應該受到懲處,一般參與人員應予赦免。
烏克蘭總檢察長維克托·普雄卡14日通過發言人宣布,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管、基輔市政府負責人、基輔市警察局時任正副主管涉嫌瀆職接受調查,檢方將尋求對4人實施監視居住。總統亞努科維奇隨后宣布停職兩名在任官員,直至調查結束。
不過,反對派對這一決定并不買賬,認定“這僅僅是開始”,堅持整個內閣辭職,提前選舉新一屆議會和總統。
亞努科維奇定于17日前往莫斯科,會面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俄方不愿看到烏克蘭向歐盟靠攏,希望烏克蘭加入由俄方主導的關稅同盟。
烏克蘭總理尼古拉·阿扎羅夫14日在政府支持者集會上說,烏俄兩國將簽署一系列協議,解決雙方現存的“大多數貿易爭端”,無論面對歐盟還是俄羅斯,烏克蘭的目的是爭取更有利條件。
阿扎羅夫在同一場集會上說,最艱難的議題應該也只能在談判桌上解決,民眾不應被迫離開家人、離開工作崗位,“讓我們告訴大家:回家與家人團聚,讓生活恢復正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