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山東來京務工者張賀(化名)一輩子沒結婚,沒孩子,當他突發大面積腦出血生命垂危時,捐獻出兩腎、一肝,希望挽救其他人的生命。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日前通過今年剛剛啟動的中國人體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完成了這一器官分配、移植工作,幫張賀實現了遺愿,張賀的器官使3位危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捐獻器官,早有此念
“他生前表示過,自己如有什么意外,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說話間,張賀大哥的眼眶已經濕潤。
從山東老家來到北京打工多年的張賀今年47歲,他無妻無子,父母也已去世,最近的親人只有一位大哥和一位弟弟。
今年11月18日,張賀沒有任何征兆的突然倒地昏迷,工友趕緊把他送到一家最近的郊區醫院。一檢查,張賀大面積腦出血,醫生趕緊給他做了鉆孔引流手術,但術后張賀一直陷入深度昏迷,要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張賀的大哥和弟弟得知消息,趕緊趕到北京。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張賀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專家評估: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植物人。張賀的大哥內心苦苦掙扎,弟弟早就表達過捐獻器官的愿望,但自己還是不忍心,但如果真成植物人,家里也沒人能照顧他。左思右想,大哥還是決定幫助弟弟完成遺愿,他主動向醫生表示,如果弟弟實在不行了,愿意捐獻器官。
因為這家郊區醫院不具備器官移植資質,該院立即聯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12月3日,人民醫院派出由中國紅十字會授權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協調員一方面跟家屬進行接觸,同時組織專家對張賀目前的病情進行評估。之后三天,張賀的病情越來越重。本月6日,張賀的家屬一致同意,簽署了器官捐獻志愿書和知情同意書。張賀的器官信息也上傳至中國人體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進行分配。當天晚上,張賀被轉運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
12月7日上午9時許,張賀的心臟停止跳動,再未復蘇。
手術室里,醫護人員為張賀致哀
在手術室里,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手術室、輸血科、心臟外科、血管外科、重癥監護室等科室的十幾位醫務人員集體默哀1分鐘,向張賀的遺體告別。隨后,醫務人員獲取了張賀的肝臟和腎臟組織。肝膽外科高鵬驥醫生說:“那一刻我感覺到手術刀的分量。”在他眼中,取下的器官不僅僅是張賀的生命,還是三位其他危重病人的生命。
與此同時,中國人體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也已經為張賀捐獻的器官找到了最需要的人。依據器官分配系統的就近原則,如果醫院內有急需并且配型合適的患者,優先在醫院內完成移植;如沒有,可在北京范圍內選擇,如仍沒有再擴大至周邊省市尋找急需患者。
最終,中國人體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在人民醫院院內找到三名等待良久的重癥患者,張賀的器官將被移入一位終末期嚴重肝功能衰竭患者和兩位嚴重腎病患者體中,延續他們的生命。
三臺手術,延續三個生命
從張賀體內取出的肝臟和腎臟,承載著生命的希望被迅速送至三間手術室,三臺移植手術幾乎同時進行。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朱繼業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肝移植手術,泌尿外科主任王曉峰帶領團隊進行了兩例腎移植手術,張賀的器官在新的身體里繼續工作,使三位重癥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三位患者中有一位來自新疆的終末期嚴重肝功能衰竭患者,各項檢查指標都非常危險,情況危急。人民醫院黃磊教授介紹:“本來有另一位患者也在等待肝源,但病情沒有那么緊急,經過商量之后,決定先給新疆的患者進行肝移植。”這恰恰體現了中國人體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地域優先、肝移植病情嚴重者優先、腎移植配型最佳者優先的原則。
北京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朱繼業一直參與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的標準流程和技術規范制定工作。他談道:“近年來隨著器官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我國在部分地區逐步試行開展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器官移植工作。前不久,在北京市被允許開展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器官移植工作以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嚴格按照規定和程序成立器官獲取組織(OPO)。”這三臺器官移植手術,恰恰是該院在中國人體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運行后完成的首例器官移植。
張賀,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進京務工人員,他的逝去,使三個生命得以重生。
中國人體器官
共享與分配系統
2007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器官移植條例》,標志著我國的器官移植工作進入法制化軌道。2013年7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相關專家研發了中國人體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這個系統嚴格地遵循器官分配的政策,以技術手段來最大限度地排除和監控人為因素的干擾,以患者病情的緊急程度和供受體器官匹配的程度等國際公認的醫學需要、醫學指標來對患者進行排序,實行自動化的器官匹配。該系統的實施對捐獻的器官進行科學、規范、公開、公正地分配,做到以病人的醫學需求作為器官分配的惟一準則,確保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透明、公開和可溯源性。同時,也為公眾對于器官捐獻的信任程度奠定良好的基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