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要找杭一棉有故事的老職工,大家都說:找老謝吧,他現在是名人。
電話聯系上老謝,說明采訪意圖,他說:要不到我的工作室吧。看,這派頭!
工作室不大,40多個平方,有股淡淡的墨香,墻上都是書畫和剪紙作品。謝師傅手一揮,“這都是我徒弟們的作品?!?/p>
謝新彪,今年63歲。年輕時上山下鄉,回城后頂父母的職進入國企做工人;人到中年下崗,后來再就業到社區做保潔員,直到退休。這些經歷何其相似,許許多多同齡的老杭州都能找到共鳴。
有些不同的是,老謝的晚年生活堪稱豐富多彩?,F在,他最大的名頭是“拱宸地書協會會長”,教了很多徒弟,還在多個小區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常說,人吶,就是活個經歷,活個心態。
回城進國企做工人,很多同齡人都有類似的故事
杭一棉有個布機車間,布從機器上織出來,在滾軸上累積到一定長度時,落布工就上前把布割下來,扛去倉庫。然后,把新的軸棍裝上去。
落布工是體力活,跟其他一線工人一樣,三班倒。
1976年,黑龍江當完知青回杭,26歲的謝新彪頂父母的職,進杭一棉做了落布工,一干就是7年。
1983年,謝新彪提干,調到膳食科管理勞動工資。他把老婆調到食堂燒飯,這一年,他們女兒也已7歲。老婆是余杭人,沒有杭州市區戶口,所以只能算合同工。
那些年,杭一棉是大廠,職工有好幾千人。老謝說,那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順利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夫妻倆工資加起來300多元,生活談不上寬裕,但是很安耽。
直到1999年。
【企業破產】
1996年7月,先后由杭州第一棉紡織廠、杭州印染廠、杭州第二印染廠以及杭州第一、二、三、四、五織布廠,共八家紡織廠重組成為杭州通達紡織印染集團公司,簡稱杭州通達集團。整合后的企業負擔過重,年年虧損,資不抵債,1999年,集團宣布破產。
夫妻倆拿了不到3萬元,下崗了
雖然也算是廠里的干部,但那天謝新彪在廠門口看到那份通知時,仍然覺得很突然。這么大的廠,怎么說破產就破產了?通知上說,一線男職工50歲以上可以辦“退養”,一線女職工45歲以上可以辦“退休”,其余員工到廠部勞資科辦理離職手續。
那一年老謝49歲,他不知道自己會得到怎樣的待遇。走到勞資科,還未問靈清,工作人員直接給了他一張存單。2.88萬元,自己20多年的工齡被一筆買斷。
謝師傅的老婆是合同工,叫“結算”,拿著1000多元就回家了。
那個晚上,夫妻倆望著這不到3萬元錢,坐在家里發呆。沒工作了?明天就不用去上班了?是的,這對原本生活安耽的雙職工,真的下崗了。
【下崗工人】
“下崗”一詞始現于上世紀90年代。從1996年起,國有、集體企業實施“減員增效”,產生了大批需要安置的富余人員。10多年間,隨著改革進程,國有大中型企業部分職工陸續離職,成為下崗工人。
來自浙江省社科院資料顯示,浙江省企業下崗職工人數在199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的30.4萬人,其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5.4萬人。
賣掉唯一住房去了農村,51歲再就業做保潔員
“當時我快50歲了,賣相(杭州話,指“樣貌”)又不大好。招工單位客氣點的會說,大伯,你留個電話,有機會我們會通知你;不客氣的,直接給你個‘衛生球’(指翻白眼)?!睕]了工作,老謝去應聘過倉庫保管員、保安、傳達室管理員,都以失敗告終。
2001年,老婆老家余杭倉前的親戚打來電話。老謝突然靈光一閃,城里日子難過,何不回農村?
在杭州的房子,是外婆留下來的,在拱宸橋的一個中套。老謝咬咬牙,把房子賣了12萬元,去了倉前。他花一萬元買了一塊別人廢棄的宅基地,蓋了兩層樓。房前屋后種點菜,養了幾只雞。
老婆則留在杭州,在市二醫院當保潔員。
老謝有文化,就在自家房子里辦了一個作文培訓班,教村里的學生,全部免費。鄉親們覺得他講得不錯,不時送些蔬菜魚肉表示感謝。
正當老謝覺得這樣的日子也不錯時,他接到原來社區的電話,“老謝,保潔工作你要不要做?一個月500元,交養老金。”
老謝二話不說,再次進城。
【再就業】
199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的意見。5年時間,全省累計69.86萬名城鎮失業人員、31.94萬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浙江職工的再就業率,居全國第三。
退休后,拿到了這輩子拿過的最高工資
社區給老謝安排的工作,就是打掃樓道。后來,他還掃過馬路管過車棚。在城里沒住處,他買了一輛電瓶車,每天回倉前住處,光來回就要兩個小時。
老謝說,自己這輩人能吃苦不怕累,干什么工作都很踏實。對于社區的安排,他是由衷的感激。至少,有人關心像他這樣的人的生活。
2009年,老謝等到了退休的日子。第一次領退休工資,老謝一看手上的錢,整整2000元,這是這輩子拿到過的最高工資啊。
2009年是牛年,老謝一高興,就寫了一首“牛之歌”,后來還參加了錢江晚報舉辦的新春最牛短信大征集活動,并一舉奪魁,大獎5000元!
而老謝的人生,從那以后,開始了360度的大轉彎。
2009年6月8日,錢江晚報報道了一則圖片新聞,標題是《短信大王要當剪紙大王》,說的是老謝拿著年初獲得的5000元短信大獎,買了剪紙材料,7月1日在和睦街道李家橋社區辦了一個“七一”剪紙作品展。
再后來,我們看到老謝的名字,就跟“地書”聯系在了一起。他辦的地書協會有二三十個會員,還有幾個是老外。他們都是老謝的學生,熱愛剪紙和書法藝術。
采訪期間,老謝不停地接電話,“都是學生來交作品的。”
“現在我女兒在雜志社當編輯,整天要飛國外,外孫也十來歲了;當了一輩子臨時工的老伴,現在也有了新農保,她還在市二醫院做保潔,說家里呆不住,麻將不想搓;我嘛,有了自己團隊,生活相當充實……”
如果你要找老謝,傍晚的時候去拱宸橋走走,那個戴著漁夫帽,背有點微駝,悠閑而優雅地在地上寫字的老者,就是他。
【社會保障】
到2001年7月底,浙江全省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人員與再就業服務中心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之比為1251:100,并軌速度居全國第一。到2003年,浙江基本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問題,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保障體系。(本報首席記者肖菁/文 本報記者 董旭明/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