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女子扎堆南大橋下,行為鬼鬼祟祟
假證販子在“談生意”
在海口南大橋下,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三五成群的女子,每逢有人從身旁經過,她們顧不上在車流中穿行的危險,一窩蜂似地沖上去招攬“生意”。據了解,這些女子就是讓周邊市民深惡痛絕的假證販子。假證販子是如何招攬“生意”和制售假證件假公章的?記者連日來對此展開暗訪。
假證販子在南大橋下等“生意”
今年7月份從陜西省西安市某高校畢業的周小姐,因工作需要被單位于11月底派來海口,她所租賃的房屋,位于海口南大橋下義龍西路口某小區的一樓,窗口正好朝向龍昆南路人行道。
周小姐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六七點鐘的時候,正在熟睡中的她就會被人吵醒,多名操著外地口音的成年女子,手里提著用塑料袋包裝的各類各種早點,陸續來到她窗戶附近的龍昆南路人行道上聚集,隨后嘰嘰喳喳地開聊起來。那些女子吃完早餐后,窗戶外的人行道上遍地都是塑料袋、筷子、餐巾紙等垃圾和剩飯。
周小姐說,她注意到這些女子的話題,大多數都是前一天的生意、利潤如何,如誰賺了500元、誰一天都沒有“生意”等。
周小姐說,她注意到這些成年女子的舉止怪異,行為鬼鬼祟祟,生怕旁邊的路人獲悉他們談話的具體內容。
“她們都是制售假證和假公章的販子”
這些女子到底是什么人?她們到底在做什么呢?她們的行為為何如此謹慎和詭異?近日,記者對此展開暗訪調查。
12月11日上午9時30分許,記者來到海口南大橋下西沙路路口的綠化帶旁。10多名女子分別站立在人行道上。她們兩個一伙三個一群,每個人肩上斜跨或背著一個小包,相距兩三米遠,一邊聊天一邊注意觀察,同時還不忘警惕地四處張望。
過了約1分鐘,綠燈閃亮,停靠在龍昆南路南半幅的車輛、人流迅速向著龍昆南路北半幅方向涌動,一名騎著黑色電動車的青年男子從機動車道拐彎進入了非機動車道上,剎車停了下來。站在附近聊天的3名女子顧不上在車流中穿行的危險,一窩蜂地瘋跑過去,站在黑色電動車前方。突然,后面一名騎著白色電動車的中年女子猝不及防,狠狠地追尾撞上前面的黑色電動車,兩輛車摔倒在地,中年女子掉進了泥水中,雖然車頭前方的鐵籃子被撞得癟進去一大塊,但所幸身體沒有大礙。青年男子趕緊將中年女子攙扶起來,并一個勁地道歉。
記者注意到,該青年男子打發走騎白色電動車的中年女子后,與那3名女子聊了起來。他們經過一陣簡短的交談,其中一名女子將該青年男子拉到人行道上一家雜貨店的房檐下。兩人悄悄聊了大約10分鐘,該青年男子掏出一張百元鈔票給該女子,該女子拿出一本筆記本匆忙記錄了一些內容,雙方的交易就達成了。
待騎黑色電動車的青年男子離開后,該女子掏出手機打了一個電話。10多分鐘后,一名騎著一輛黃色電動車的男子來到該女子跟前,該女子從筆記本上撕下一張紙交給該男子,該男子看了那張紙一眼,什么話也沒說就騎著電動車迅速離去。
記者隨后采訪了站在附近攬活的四川巴中籍農民工劉先生。劉先生告訴記者:“這些站在南大橋下人行道上招攬‘生意’的女子,大多數都來自湖北省的公安縣、監利縣等地,她們都是制售各種假證件和假公章的販子。”劉先生說,他沒活干時都會到南大橋下攬活,他覺得南大橋下的假證販子太猖狂了,竟然明目標張膽當街“招攬生意”。
辦張假證收費100至300元不等
12月12日14時30分許,在知情人士阿松(化名)的帶領下,記者一行隨其來到海口南大橋下。阿松介紹,南大橋東半幅路段,從西沙路路口紅綠燈口處的人行道起至義龍路口處,沿線1公里的人行道上,從事假證非法業務的女子超過25人。她們主要的分布聚集地點為西沙路口附近的人行道處、某小區門口的一家雜貨店旁、龍昆南路和海秀路交叉口處的南大橋下、海秀路路口處、義龍路路口處、龍華路附近的人行道上等。
阿松介紹,靠近龍華二橫路某KTV樓下門口處、龍昆南路和海秀中路交會處的南大橋下、龍昆南路和南沙路交會處的南大橋下的幾處橋墩等地段,西半幅的假證販子人數稍少一些,但不少于15人。
阿松告訴記者,他的一位朋友以前也是假證販子,但兩年前已不干了,他在與那位朋友吃飯、喝茶閑聊時獲知其中諸多內幕。如辦理一張普通的縣級、地市級的假證,一般費用為100元至150元;省部級或國家級的假證為200元;制作難度大的假證收費會更高,一般為250元至300元。如果時間緊,還要加收“加急費”,“加急費”為50元至100元不等。據介紹,假證件的成本只占成交金額的20%左右。阿松說,海口南大橋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建成使用,漸漸地,假證販子利用南大橋人流量和車流量大、躲藏方便、容易逃避打擊等特殊地理位置,干起了制售假證件、假公章的非法勾當。
阿松說,假證販子分工明確,白天由女性在南大橋下“攬活”,晚上由工人在海口蒼東村、蒼西村、水頭村等地的出租屋內,使用專業器械進行加工制作,對于一些制作難度較大的假證,則委托專業店家進行加工。
假證販子吹噓“我們特別講誠信”
12月14日上午10時20分許,記者再次來到海口南大橋東半幅義龍路路口處采訪。記者一只腳剛從出租車上邁下還未站穩,就有5名操著湖北口音的女子立即上前,將記者團團圍住,詢問記者要辦什么證件,并承諾“一定辦得跟真的一樣”。
記者詢問辦理英語六級證書需要多少錢,幾名女子七嘴八舌地開始報價,100元,150元,有的甚至要價200元。要價100元的女子將記者領到了人行道上的一家雜貨店旁,簡單聊了幾句后,該女子讓記者準備1張2寸的彩色照片,并同時交納100元的費用,稱第二天可到雜貨店附近來取貨,到了后再撥打她的手機。在記者與該女子交談的過程中,一名穿著黑色風衣的青年男子來到該女子跟前。他從風衣內掏出包裹成一團的報紙并打開,記者看到,里面是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3本證件。“看看這顏色,這公章、鋼印,和真的根本沒什么區別,放心吧,我們一定為你服務好。”該男子說。
記者稱因所辦事情特別急,下午就需要拿到證件,該男子承諾一定能辦到,但前提是需要多交100元“加急費”。記者問:“如果你們收錢后跑了怎么辦?”旁邊的女子拿出一張名片交給記者:“我們天天都在這里做生意,特別講誠信,不可能為你這200元就這樣跑掉,以后連其他人的生意都不能做了。下午到了你就打電話給我吧。”
記者注意到,該張名片和普通的名片沒有區別,上面印有“海南信息咨詢公司、本廣告長期有效、以備急用、敬請保留”等字樣,上面還印有手機號碼,聯系人名叫“阿玉”。
市民希望警方嚴厲打擊假證販子
記者問該男子,所辦理的英語六級證書、畢業證、學位證等假證件能否在網上查詢得到,該男子說“畢竟假的就是假的,在網上查詢不到。”
該男子向記者承諾,他們制作的證件絕對能夠以假亂真。隨后,他掏出一張藍色封皮、上面標注發證單位為我省某廳級單位的《海南省建設專業技術資格注冊證書》,該男子拿起證件在記者眼前晃蕩,讓記者細看上面的鋼印,記者注意到該證件上貼著一名女子的照片,下方的名字為“柳××”,出生日期為1971年,下方為其身份證號碼,背面注明職務為工程師。
該男子同時還提醒記者,既然是在辦假證,就一定不能吝嗇錢財,支付費用一定要給足給到位,否則最終吃虧的還是辦證人自己。他舉例說,前段時間有一名男子找他辦理假證件,少給了20元錢,他就“懲罰”了對方一下,制作證件蓋章時稍微歪斜了一下。
“只要給足夠的錢,沒有我們不敢造的證件和公章。”該男子說。
家住海口南大橋旁義龍西路某小區的市民何女士稱,希望海口警方對假證販子進行嚴厲打擊,徹底鏟除這種“社會毒瘤”。
?
?
?
相關鏈接
“為上學辦假證”背后的反思
“假證媽媽”判處緩刑彰顯法律溫情
母親為兒在京上學辦假證 檢方建議緩刑
北京一母親為兒上學辦假證 檢方建議判處緩刑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