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5日消息(記者 謝舒)海口市出實招,下重拳,多管齊下,全面系統整治東寨港環境,備受社會關注的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環境取得顯著成效。去年12月16日,全面關停演豐東河流域6家養豬場,目前,演豐東河水質由整治前的劣Ⅴ類變為Ⅳ類,達到相應環境功能區水質標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 吹響東寨港環境保護攻堅戰
海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把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實施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轉型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來抓。為奪取這場攻堅戰的勝利,海口市高瞻遠矚,從轉方式、調結構、可持續發展實施戰略部署,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辭親赴東寨港開展調研并聽取情況匯報,強調要“維護生態良性循環”,實現“對紅樹林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切實保護”。
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在全面了解東寨港整體情況的基礎上,去年8月4日親自率領14個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現場調研演豐東河流域的養豬場,召開現場會議,系統提出了治理東寨港污染方案,指出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是從源頭解決東寨港問題的關鍵,把關停演豐東河養豬場作為東寨港整治的重中之重,果斷確立了養豬場關停時間表,并每月聽取專題匯報,逐一解決整治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主管副市長蒙國海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整治工作,協調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項具體問題,全力推進整治工作。
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是重頭戲 多方努力獲進展
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是保護區綜合整治工作的重頭戲。演豐東河流域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成為畜禽養殖場集中區域,有9家大型養豬場,是重要的菜籃子基地。由于歷史遺留原因,該區域已陷入沒有環境容量的困境,市政府毅然決定在2013年年底前關停6家養豬場,2014年3月底前轉型升級搬遷余下3家養豬場。并啟動十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基地異地技改項目,通過采取科學的飼養方式和先進的廢棄物處理工藝,建立畜禽養殖示范模式,促進畜禽養殖從散養向規模化養殖發展,規模化養殖向養殖小區集中的產業升級,推動海口畜禽養殖業轉型發展。
為按時完成養豬場關停任務,市環保、農業部門多措并舉,成立“一對一”關停工作小組,每半月深入各豬場現場清點生豬存欄情況;會同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聯合對關停情況開展現場督查。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演豐東河流域三萬頭豬場等6家大型養豬場按時完成關停,另外六萬頭豬場等3家養豬場正在著手轉型升級搬遷,按計劃今年3月底前完成。
同時,東寨港其它各項整治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市環保局開展了污染源調查,共調查各類污染源2812家,并對整治范圍內區域環境容量進行論證,為整治工作提供了基礎依據。美蘭區政府拆除了整治區域內的違法建筑2877平方米,啟動演豐鎮和三江鎮污水處理前期工作;市林業局、市海洋漁業局開展退塘還林工作,計劃今年3月底完成退塘還林2439畝;市環保局、美蘭區政府整治了20家餐飲企業,市國土局清理了5處非法采石場。市林業局實施了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工作,人工恢復種植紅樹林66.7畝。市水務局開展河道生態補水可行性研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5個月攻堅克難 東寨港達Ⅳ類功能區劃標準
經過5個月的攻堅克難,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據2013年12月、2014年1月監測結果表明,演豐東河水質已達標,達到Ⅳ類功能區劃標準,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
據介紹,生態環保工作重在保護、貴在堅持、成在持久。下一步,海口市將把東寨港區域環境綜合整治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統籌推進。東寨港紅樹林資源是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珍貴生態資源,也是演豐鎮打造旅游品牌的特色優勢資源。海口市將在演豐統籌城鄉示范鎮建設中,做好鎮區的總體規劃、產業規劃、生態環保規劃及其銜接。根據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發展布局,完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對新上項目,提高環保門檻,執行最嚴格的標準,對于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實施“一票否決”, 不欠“新帳”;對于現有的污染項目做到鐵腕執法、鐵面問責,快還“老賬”。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打造成統籌區域發展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踐范例。
?
?
相關鏈接
海口東寨港紅樹林將退塘還林 填埋2439畝蝦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