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患者馬嘉俊(央廣網記者 吳喆華 攝)
白山市疾控中心(央廣網記者 吳喆華 攝)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有聽眾反映,兩個多月內,在吉林白山市疾控中心,先后有三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昏迷不醒。由于白山市疾控中心未能及時將情況報告給相關部門,導致這些疫苗在患者出事后仍被大量使用。
2013年8月23號,12歲于弋峰在路邊玩耍被狗咬后,在白山市疾控中心接種第一針狂犬病疫苗。9月6號接種完第四針后,他開始高燒不退,被診斷為"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奶奶王素琴:到了重癥,10月6號出來的重癥,這孩子從80斤瘦到了60斤,就沒有孩子樣了就,那看那孩子就不是孩子了,老可憐了。
醫學文獻表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發病與接種狂犬病疫苗存在一定關聯性,但發病概率極低,僅為百萬分之9.41,對于弋峰的出院時間,責任醫師劉訓燦認為尚無法預測。
劉訓燦:現在咱們主要就是說還是一個雙側大腦彌漫性損傷,能看見也能聽見,但是通過他的這種接受外界的信號沒有意識,但是他要比植物狀態要好。
9歲的馬嘉俊是白山市疾控中心出現的第二例注射狂犬病疫苗昏迷的案例。他從10月23號起昏迷至今。父親馬永福說孩子目前已經在吉大醫院的重癥監護室里治療了一個半月。
馬永福:注射狂犬疫苗之前一切正常,現在還是昏迷,手腳簡直就是什么也不知道,沒有感覺了現在,呼吸機昨天摘下來。
56歲的李艷秋是第三個不幸者,吉林省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對三位患者進行診斷后,排除了疫苗質量事故和接種事故的可能,認為其中兩例可能與接種狂犬疫苗有關,認為馬嘉俊的發病與注射狂犬疫苗無關,白山市衛生局負責防疫接種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屬于正常現象,但概率極低。
白山市衛生局:這種出現異常反應屬于正常現象,疫苗質量合格,接種程序符合要求,因為人的個體差異引起人的一些異常反應。
據了解,企業生產的狂犬病疫苗全國范圍內發出超過1萬5千人份,只有白山的180人份導致3位患者昏迷。患者家屬殷廣森并不認可異常反應的說法。
殷廣森:就是短短的在兩個月之內,我們三個人,以同樣病灶,同樣的結果,現在全放倒了,就這種概率,就幾乎等于六月份下了一場大雪。
于弋峰父親10月30號向白山市疾控中心負責疫苗注射的黃科長電話報案。此時白山市疾控中心有狂犬病疫苗157支。11月22日,這批狂犬病疫苗被封存,僅剩27支。藥監部門表示,狂犬病疫苗一次全項檢驗的用量為60支,目前已經無法進行檢驗。在患者報案后,這批疫苗仍被使用了20多天。
白山市疾控中心主任鄭愛群:他沒封存之前,我繼續打,我得繼續打。
1月29號后,這27支狂犬病疫苗將過期,它們正在白山市疾控中心靜靜的等待銷毀,問題出在哪,謎團似乎將難以解開。
看似一個不解之謎,三個病患,三個痛苦的家庭。這其中有多少疏漏讓人唏噓。好像從沒有哪個時候像今天一樣,原本保護我們的疫苗正讓我們心有余悸。疫苗,尤其是狂犬疫苗,打還是不打?
《北京科技報》曾披露過來自衛生部門的公開數據:全世界超過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國人打了。但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員嚴家新卻說,"99.8%的人原本可不接種。狗咬人之后,需分情況接種。"
但真實生活中,不是這樣。也許,在那個十幾厘米的小玻璃瓶當中,裝的不僅是乳白色的狂犬疫苗,更是一個半透明的逐利江湖。我們期待相關監管機構能有:更有力的保護和更有擔當的態度出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