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午,下課鈴聲響起,峽江縣職業中學的曾菲菲收拾好書包回家。曾菲菲一路小跑,1個小時才到家。收拾完家務,她又急匆匆地趕往學校上課。
16歲的曾菲菲,家住峽江縣水邊鎮沂溪村,是個苦命的孩子。峽江縣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身處逆境的她,不但沒因家庭貧困輟學,還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養家的重擔。這名90后勵志女孩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去年底,曾菲菲被評為吉安市第三屆道德模范——孝老愛親模范,并成為2013年“感動吉安”人物候選人。
小小年紀歷經磨難
5年前,曾菲菲的父親撒手人寰。那年,曾菲菲11歲,小學還未畢業。弟弟和妹妹都不到10歲。回憶往事,曾菲菲不禁流下心酸的淚水。她記得,當時父親知道患病后,一直瞞著家人不去看。母親自幼患腦膜炎,意識不清,奶奶年事已高,眼花耳背。因此,直到癌癥晚期,父親動彈不得,家人才知曉。
家人想方設法變賣家產,籌得一點錢讓父親治病,但父親不肯去治療,說是錢要留給姐弟三人讀書。在家人的勸說下,父親才住進了醫院。然而病魔無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欠下一屁股債后,父親還是走了。
年幼的曾菲菲想出去打工,但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她說,自己走了,奶奶、母親、弟弟、妹妹就沒人照顧。懂事的曾菲菲決定,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家人。
曾菲菲在奶奶的帶領下開荒種菜,養家糊口。沒有牛耕地,一老一小硬是用鋤頭挖出了大大小小10多塊、面積近2畝菜地,成為一家人的經濟來源。“辣椒、馬鈴薯、空心菜……這些都是比較簡單好種的菜,全年賣菜收入,少時一兩千元,多則3000多元。”談到種菜賣菜,曾菲菲如數家珍。
一家人吃飯是個大問題,曾菲菲為此種了2畝水稻,浸種請親戚幫忙,耕田與鄰家換工,但拋秧、打藥、下肥都是自己干,每年的收成也夠得上一家人口糧。
生活像上緊發條鬧鐘
父親離世后,曾菲菲的生活就像一個上緊了發條的鬧鐘。讀初中時,她每天凌晨4時許就起床,和奶奶一道把蔬菜挑到菜市場賣。然后匆匆趕回家,為家人做早餐,等家人吃完,就把碗鍋洗了,便帶上弟弟、妹妹去學校讀書。
就讀于峽江縣職業中學的曾菲菲,雖入學只有一個學期,但學校許多老師和同學對這個積極樂觀的女孩印象深刻。班主任吳丹談起這個愛笑的女孩便贊嘆不已。她告訴記者,曾菲菲上課積極,學校的文藝活動、體育運動她都會踴躍參與。在近50人的班里,曾菲菲每次考試成績都穩居前5名。
如今,弟弟、妹妹的學雜費全部免去了。曾菲菲的學費和住宿費等也被免去,學校還定期給她發伙食費和助學金。
社會各界也給予曾菲菲更多關愛。一名企業家甚至表示要資助曾菲菲的學習和生活費用,直至大學畢業。曾菲菲告訴記者,想考師范大學,以后當一名鄉村教師。(本報記者杜金存 實習生 楊 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