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過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萬事皆能,惟不言棄。
????????海南這種改革為先的特質讓其充滿了機遇,這里是一片實現夢想的沃土,只要你敢于創新,大膽構想并付出努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得精彩。
????????我們會不斷搭建新的平臺,讓中國智庫成為叫得響的一流國際智庫。
????????2011年4月28日一早。吳士存穿上他最喜歡的西裝,把一頭白發梳了又梳,早早來到位于??跂|海岸江東一橫路的中國南海研究院新址,準備他的“開國大典”——新址落成典禮。
????????夜里吃的兩片安眠藥幾乎沒起作用,整個人一直處在亢奮狀態。
????????9時許,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到了,外交部代表劉振民到了,省領導也陸續到了。
????????9時30分,典禮開始,一種情緒在吳士存胸中積聚,力量越來越大。他一口氣把他的院長致辭念完,因為只要稍一停歇或走神,那一刻的情緒即刻會化成淚水,奔涌而出……
????????紅綢揭下,“中國南海研究院”七個鎏金大字在影壁石上奪目呈現。
????????吳士存回憶說,他曾在心中默念,今生死而無憾了!
????????時光飛逝,轉眼來到2014年。1月6日下午,多天陰雨后的晴日,陽光和煦地潑灑。中國南海研究院綠樹翠蔓、鳥語花香,兩只黑天鵝游弋在人工湖中,一派悠然恬靜。
????????吳士存在辦公室忙著,記者的“打擾”算是他忙碌中的休息。
????????辦公室更像個書房,落地書柜長長,書裝得滿滿?!皶俊币粔m不染,寫字桌整潔得讓人噓唏。
????????話題就從前面那個讓他終生難忘的時刻開始。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個中艱辛?!眳鞘看嬲Z調凝重……
????????研究南海,始于中越北部灣劃界
????????記者:中國南海研究院前身是南海研究中心,當初為什么要設立這樣一個機構?
????????吳士存:這得從北部灣劃界說起……長期以來中越兩國都沒有明確劃分過北部灣邊界,雙方按各自宣布的領海寬度實施管轄,灣內資源共用共享,一直相安無事。197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海洋法制度的發展,中越兩國劃分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就北部灣劃界問題,中越兩國曾先后于1974年和1977年—1978年進行過兩次談判,均無果而終。1991年兩國關系正?;?,這一問題再次提出。
????????根據外交部安排,當時海南省外辦是承擔談判前期準備工作的主要單位之一,需要在兩個月之內完成北部灣沿岸歷史、地理與社會現狀等問題的調研。
????????記者:當時調研組由哪些人組成?怎么個調研法?
????????吳士存:主要是省外辦新聞處的工作人員,我當時是新聞處副處長,主持調研工作,成員全部是兼職。
????????當時國內相關文獻幾乎是空白,沒有進行過系統性的整理與儲備,所有調研工作要從零開始,要進行大量現場調研、人物采訪,要在海量的文獻資料庫中檢索、查閱、篩選出有用資料,再撰寫、完成調研報告。
????????成立機構,專業隊伍派上大用場
????????記者:您曾說過當時調研條件非常艱苦。
????????吳士存:我們那時是搭摩托車或是騎自行車跑省市各類檔案館和圖書館查資料的,因資料太少,還要去廣州、南京、北京等機構查找。那時搜集資料還是傳統的翻卡片式。每拿到一份文獻資料,都必須經過查閱索引、書庫查找、逐一解捆、翻閱摘抄、打字刊印等多個繁瑣步驟。不到兩個月時間,我們查閱了200多種古籍、書刊,以及50多卷檔案,走訪了近百個單位和個人,撰寫了3萬多字的專題報告,圓滿完成了外交部委派的工作任務。
????????記者:調研結束隊伍就解散了嗎?
????????吳士存:我們不想解散,這也是后來成立海南南海研究中心的原因之一。這次調研有兩個巨大收獲:一是積累了相當一批文獻資料;二是形成了一支具備一定專業研究能力的人才隊伍。這是一筆珍貴的“資產”,需要一個載體很好地積淀下來,將來派上大用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南海問題開始升溫。因為我們的調研成果服務于我國外交工作需要,在北部灣劃界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方進一步認識到加強南海研究在解決有關爭議問題中的重要性。
????????基于這些原因,1996年2月,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立了海南南海研究中心。中心當時掛靠在省外辦新聞處,為內設研究機構,沒有編制、沒有專職研究人員,中心全部家當容納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一塊牌子、一張手繪的北部灣地圖和一臺電腦。
????????構想升格,研究中心變成“國家隊”
????????記者:當年將南海研究中心升格的因素是什么?
????????吳士存:主要是我們看到了南海問題的重要性。當時研究中心的平臺太小,沒編制、沒經費吸引不來人才;也走不出去,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記者:我們知道升格過程相當難。
????????吳士存:更名升格需要協調外交部、發改委、中編辦、海洋局等多個中央部委,而一些職能部門雖說原則上支持,但認識并不完全一致,相關政策法規也不夠明晰。所以,我們的申請在中央有關部委間輾轉,遞交、修改、再遞交、再修改,不停地跑北京,每推進一步都需要做大量的解釋、說明、溝通和協調工作。
????????記者:記得您說過申報過程前后走了三個來回,前兩次都失敗了,這中間想到過放棄嗎?
????????吳士存:第一次申報失敗后,我們想著再爭取一下,于是從頭又來一遍。第二次申報不成后,我們確實想過放棄。支撐我們進行第三次申報的是,心有不甘。最后,成功了。
????????記者:申報成功的關鍵點是什么?
????????吳士存:是在關鍵的一步找到有效途徑而達到終點,另外是,只要有一點希望就不放棄。2004年7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海南南海研究中心正式更名為中國南海研究院,升格“國家隊”,更名過程前后整整耗時近3年。
????????收獲人生,堅信萬事皆能惟不言棄
????????記者:這個坎坷過程讓您收獲了國家級的中國南海研究院。
????????吳士存:這只是一方面,更大的收獲是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萬事皆能,惟不言棄。
????????記者:記得有哲人說過,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您不只創建了中國南海研究院,還見證并參與了博鰲亞洲論壇的創辦和歷年服務保障工作,想必有不少感慨吧?
????????吳士存:是的。經歷得太多了。23年前的1月7日,我在上島時就經歷曲折,飛機從上海飛到海口后,因??诶蠙C場地面狀況不佳而無法降落,又轉飛到廣州落地,隔了一晚,第二天才登上海南島。我甚至冥冥中想,1月8日是我的生日,或許這就是上天的啟示,讓我在這片土地上追尋夢想,獲得再生。
????????記者:20多年的外事工作生涯給了您什么?
????????吳士存:事無巨細,不能超脫。凡經過我手的事兒,絕不馬虎。比如博鰲亞洲論壇接待服務,每個國家領導人和嘉賓要到的場合,我都要提前反復考察,每個細節都要有考慮周全的預案。
????????記者:這是您做事成功的“法寶”嗎?
????????吳士存:我想是的。你在中國南海研究院不會看到一盞壞了的燈,不會在電梯間的縫隙看到沙子或泥土,任何事情,我都要做到最高標準。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黃平所長參觀了我們研究院后說,這個在國際上也可稱得上是建設和管理一流的智庫。
????????改革常態,不斷設立目標并執著前行
????????記者:海南的特質是改革和創新,您對此一定感受很深。
????????吳士存:回過頭看,海南這種改革為先的特質讓其充滿了機遇,這里是一片實現夢想的沃土,只要你敢于創新,大膽構想并付出努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得精彩。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改革再次提到新高度,南海研究工作有些什么新設想?
????????吳士存:去年我們在北京設立了分支機構,主要是加強和完善學術網絡建設,更好地服務于總體外交工作。今年,我們正在做的是,把在美國設立的分院打造起來,我們要到華盛頓去講中國故事,用西方人聽得懂的語言和表達方式,闡述中國的南海立場和主張。這也是中國智庫走向海外的一個探索,我們率先邁出了這一步。
????????我們會不斷搭建新的平臺,讓中國智庫成為叫得響的一流國際智庫。(記者 趙紅)
????????人物檔案
????????吳士存:曾任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F任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兼職)、中組部中央直接聯系專家、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事南海問題研究20多年,曾參與中越北部灣劃界談判。1996年創立中國南海研究院的前身——海南南海研究中心。作為訪問學者、客座研究員曾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進行學術訪問,并先后參加美國政府“美國外交政策溯源”專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高級政府管理”等研修項目。2012年、2013年作為演講嘉賓,應邀參加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和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舉辦的南海問題國際會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