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調查北京90名10到13歲孩子發現,孩子們今年平均收到4867元壓歲錢,比去年上漲了5%。其中,父母職業為公務員的壓歲錢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個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萬元,平均約為5783元,高于壓歲錢平均水平。收得最多的孩子,壓歲錢有2萬元,收得最少的為0元。(2月10日《新京報》)
在傳統觀念中,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可是到現在,壓歲錢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變了味兒:長輩給晚輩“包利市”時擺闊,一擲千金,對如何花費這些錢則不聞不問;有人給領導的子女包個“大紅包”,變相賄賂;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看看“誰收到的壓歲錢更多”……諸如此類種種陋態,折射出我們對壓歲錢的誤讀。
壓歲錢,在傳統里只不過是春節的一種文化符號,演化至今日,這種文化符號的功能也不該變為某些人“創收”、“謀利”和“揮霍”的代名詞。調查中父母職業為公務員的壓歲錢平均水平最高,其中所隱含的內容也讓人浮想聯翩。
錢財不過是情感表達的物化形式,壓歲錢的多寡并不能說明“真愛”的質量,這就要求壓歲錢要“壓”得一絲不茍。一般人想當然地以為多多益善,卻忽視了壓歲錢背后蘊涵著的關愛。在壓歲錢面前,做父母的不妨和孩子多些溝通,彼此討論一下壓歲錢怎么花最有意義,及時給予有效的引導和指導,把正確的理財觀念一并傳授,而不要讓壓歲錢扭曲了孩子的心。
?
相關鏈接:
壓歲錢看漲家長"傷不起" 保衛壓歲錢家長孩子過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