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內處處可見被加工的鯨鯊。
近日,環保機構野生動物危機(W ildlifeRisk)披露:在浙江省樂清市蒲岐鎮,目前存在國內規模最大的鯊魚屠宰場,年屠鯊量約超過600條。而這些鯊魚中包括受國際CITES協議保護物種。
野生動物危機創辦人Ale xH offord和PaulHilton在其撰寫的專項調查報告中稱,從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這家機構對浙江蒲岐鎮的鯊魚加工產業進行了持續性調查。“在過去三年,我們共到過蒲岐3次,每次目睹到的(鯊魚)宰殺規模都讓我們目瞪口呆。”AlexHofford稱,通過調查他們發現:蒲岐鎮一間名為“中國溫州樂清市海洋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廠,每年至少屠殺600多條鯊魚。鯊魚魚鰭、皮、胃、肝臟等,均被工廠加工成各種制品,最終售往廣東及海外市場。
同時,調查人員每次前往蒲圻加工廠調查時,都會抽取魚油樣本進行D NA測試,以確認該產品是否產自瀕危物種。經美國佛羅里達州蓋伊哈維研究所和另一家海外科研機構鑒定,確定蒲岐加工廠內所屠宰鯊魚有受國際公約CIT ES附錄保護的姥鯊和大白鯊。“為何這些屬于深海,從未對人類構成任何傷害的生物,會遭到這樣工業式大規模屠殺,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野生動物危機因此呼吁終止相關貿易,“否則這些物種將被迫走上滅絕之路”。該機構認為,未來以休閑潛水為主的鯊魚旅游業,將是比屠宰加工業更有發展潛力的替代產業。
對此,樂清市海洋與漁業部門回應稱,蒲岐鯊魚加工產業是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許可的,主要是針對國內鯊魚進行深加工,并不直接屠鯊,所收購鯊魚也多來自山東、福建等沿海港口,以及東南亞、歐美地區,近些年該地鯊魚加工業已日趨衰落。
搜狐公益補充閱讀:每年近82.44萬噸鯊魚被捕撈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漁業部門2010年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在2000~2008年期間,每年平均有近82.44萬噸鯊魚被捕撈。這一數據被皮尤環境組織與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引用。
鯊魚雖然體積龐大,但是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海洋食物鏈的最頂層的捕獵者,鯊魚以"侵略者"的身份,靠驅除、掠食海洋中小、弱、病、殘的海洋生物來保持被侵略族群的健康,從而維持海洋的生態平衡。但是,鯊魚也是海洋生物中最易受到過度捕撈影響的族群。鯊魚族群的生育速度趕不上人類捕撈的技術發展。有人認為,"鯊魚,很可能會是因為人類因素,而成為第一個絕跡的海洋生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