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海口教育發展的歷史,解放初期的海口教育相當落后。據解放初接管時統計,當時全市僅有小學及私塾學校60余所,幼兒園2所,中學4所,中小學生7000余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僅有50%左右,且大部分學校僅有2—3個班,學校大多數設在廟宇祠堂內。時至1988年建省前,海口還有許多中小學校存在校園低洼不平、校舍簡陋、教學設施匱乏等問題。
海南建省辦特區后,海口教育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近年來,海口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方針,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主動破解教育難題,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全市教育呈現出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齊放”教育教學新格局。(摘自人民網)
教育發展至今,海口的教育硬件設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橡膠操場、嶄新教學樓等都是教育發展的結果。然而,硬件的改善并不能帶動軟件(教育質量)的提升。2013年末,在白駒學校舉行招聘會,專門招聘免費師范生。這招聘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意識到教育軟件方面的重要性,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教育水平。海南的教育水平至今未達到國內中等水平,究其原因:1、教師水平有待提高;2、學生積極性有待提高;3、家長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其重點要解決的也易于解決的是第一點:提升教育質量。
據調查,大部分海南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發現,自己的知識水平與周圍同學有明顯的差距。最佳的高考移民地點就是海南。國內唯一使用轉換分制的是海南。教育落后的帽子始終扣在海南的頭上。究其原因,師資力量的懸殊差距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師資力量的差距,這是一種教育上的不公。教育上的不公導致一種惡性循環,年年低分,年年轉換分數。
思考很久,如何讓海南學生也享受到優秀老師的教學?海口的中小學,特別是高中大多已經配備了多媒體,寬帶網絡進入校園也是大勢所趨。那為什么就不能利用好這資源,引進省外優質教育資源,用網絡實現教育公平。
網絡教育在國內已經發展了近10年,已經走向了成熟。其中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相當高。北京地區名校,上海名校等紛紛推出了自己老師的教學視頻,質量很高。如果引進這樣的優質教育資源,讓海南所有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能有效緩解教育腐敗。家長不再為孩子能否受到優質的教育而紛紛選擇名校,孩子也不用為了每天去離家很遠的學校上課。這能解決多少問題?學校門口的汽車擁堵,不良寄宿中心的危害……目前,上海已經將網絡視頻教育推進了校園,效果明顯。那么作為海南省會的海口是否為全省學校作出一個榜樣,為學生享受公平教育作出一些改革,這讓家長和孩子翹首以盼。
為摸索經驗,以便后面的工作順利推展。筆者作以下建議:1、選擇學校作為試點,要求學校積極配合;2、以家長同意和學生自愿參加為原則,利用晚修和課余時間參加學習網絡教育視頻;3、按期通過考試檢驗效果;4、做好統計工作,記錄每個學生的成績變動情況;5、效果良好向試點學校全校推展;6、推展后改變課堂模式,上課期間播放網絡視頻教育,現場教師負責解決學生疑問;7、綜合檢驗效果后面向全區學校推廣,全市推廣。
?
相關鏈接:
促教育公平 全國異地高考破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