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出租車司機楊師傅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車,因為武漢已然變作一個大工地。“前兩年是武昌不敢走,如今輪到漢口。”楊師傅告訴記者,漢口城區主干道建設大道被城建工程攔腰斬斷,八車道的主干道被圍板攔得只剩三車道,有的城建項目不分晝夜地施工,“路堵心更堵”。(據海口網)
平實地講,新聞中的情況不只出現在武漢,楊師傅的感覺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感覺,相信全國各地許多城市市民都曾為觸目可見的建設工地鬧過心。近年來我國各地大中城市掀起了一輪又輪的城建熱潮,不少網友戲謔地稱:“整個神州大地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好好的馬路說不定哪天就像拉鏈一樣被隨意拉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未完工的基礎設施建設。
大規模城市建設的背后無疑是錯誤的GDP政績思想在作怪。投資改善城市的軟環境,不僅投入大,而且見效慢,還可能招致不知內情的市民的非議。因此,城市建設就成了一些短視的城市主政者所能夠想到的迅速提高政績的辦法。仍以武漢為例,武漢城建速度驚人,聲稱5年內建設計劃將花費2萬億,其基礎設施支出,與英國全國更新改善基礎結構支出相同。目前,中國約有10城每年城建投資都在千億規模,個個堪稱“豪可敵國”,而大部分地方融資平臺的抵押資產都是土地。
城市建設不僅僅是鋼筋水泥,更重要的是城市軟環境的建設與發展。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更是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尤其應該重視城市里各行各業人們的意見,盡量減少擾民的項目。城建的目的是為了讓市民出行方便,安居樂業,而不僅僅是制造一堆堆毫無生氣的高樓大廈。少了文化底蘊,缺了人文精神,城市建設得再華麗、設施再完備,總是缺乏“根基”。
?
?
相關鏈接:
武漢擬5年投2萬億元搞城建 被指“豪可敵英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