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打點滴被護士連打四針,微博截圖。
主持人王牧笛資料照片。
近期醫患糾紛事件。
衛視主持人“想砍人”言論惹風波
京華時報記者梁超
21日,廣東衛視知名主持人王牧笛陪女友去打點滴,因為護士連打四針才找準血管,他發微博稱“我也想拿刀砍人”。當晚,王牧笛刪除微博并公開道歉,但這則微博還是引發了巨大風波。22日中國醫師協會公開譴責,要求廣東衛視“責令其下課”。昨晚,王牧笛再次發微博道歉,并希望通過此事,醫患雙方能多些理解和溝通。
□事件
微博泄憤主持人惹風波后刪帖道歉
21日下午,廣東衛視主持人王牧笛在其認證的微博上發布了一則微博,稱“小兔皮膚過敏,陪她去打點滴,竟然連打四針才找準血管,我也想拿刀砍人,操!”
該微博發布之后,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議,認為其作為公眾人物,在微博上發表這樣的言論,非常不恰當。
當晚,王牧笛刪除了這則微博,并發表公開道歉。王牧笛稱:“今天下午,陪皮膚過敏的女友在某醫院點滴,個別護士不負責任,態度傲慢,連扎四針,眼見手腫了幾個大包,還揚長而去。我氣憤至極,發出了惡言相向的微博。冷靜之后,悔恨萬分,作為媒體人,我不應將私人情緒在公眾平臺宣泄,更不應口出惡言,現向所有醫務工作者及網友們誠懇致歉。”
強烈譴責醫師協會要求主持人下課
王牧笛刪除微博、公開道歉的行為,并沒有平息這場風波。22日中午,中國醫師協會發出公開信,譴責王牧笛的言論。協會稱:“王牧笛的言論和素養不適宜擔任節目主持人,廣東衛視應當責令其下課!”
公開信中,醫師協會表示:靜脈穿刺“一針見血”是醫患雙方都期望的,但由于人血管情況和穿刺者的業務水平的原因,“一針見血”并不總能實現,連扎四針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現象。
醫師協會表示,針對王牧笛的一篇微博,做出反應絕不是小題大做。如果一個媒體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對社會的影響不容小覷。“廣東衛視的節目在國內處在較高的水平,王牧笛這樣的節目主持人在廣東衛視應當是個例。說出這種話的人不僅違反了《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的規定,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政方針違背,這樣的人怎么能勝任節目主持人怎么能讓社會輿論有正確導向”
對于王牧笛21日的公開道歉,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認為“不誠懇”,這樣的道歉“是在推卸責任”。
鄧利強說,目前醫患關系如此緊張,多次出現惡意傷醫事件,作為媒體人本身就應當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覺得護士態度傲慢,不負責任,可以向院方投訴。如果覺得醫護人員不負責任,就要惡言相向,舉刀砍人,那整個醫患關系、社會就是一個不理性的環境。”
二度致歉主持人吁醫患多溝通理解
昨晚,王牧笛再次通過微博表達歉意。他表示,事發時,自己“用錯誤的方式表達憤怒,氣時口不擇言,盡管當晚冷靜后刪除微博并道歉,但已經造成了不良影響……追悔莫及”。
王牧笛稱,微博中自始至終隱去醫院名字,也沒有提護士姓名,“沒有針對任何具體人的想法”。而對于部分網友說他欺負護尸叫囂的惡意殺醫者,王牧笛認為這是上綱上線的指責,“我說氣話不該,但也希望不要上綱上線,人為制造矛盾和對立”。
王牧笛表示,作為患者家屬,自己應當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將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理解。同時作為媒體工作人,此事中忘記了媒體人的身份,尤其在最近醫患沖突不斷的時間點,加劇了這種矛盾。王牧笛表示,因在個人微博發表錯誤言論,對廣大醫務工作者造成了傷害,予以深刻檢討和道歉。
王牧笛希望通過此事,患者及家屬能更多地了解醫務工作者的處境和遭遇,雙方多些理解與溝通。
□聲音
>>醫護者
抱怨聽過不少但也得工作啊
在一家醫院做護士的小張在日常的工作中也遇到過患者的不理解。“雖然沒聽到過砍人這樣的話,但是‘你到底會不會扎’這樣的話,聽得不算少。”小張說,很多患者認為,護士就應該一針扎進去,醫生就應該把病看好,“但是有些病的確看不好啊,醫療不是努力就能有好結果,有時候患者個體的復雜性并不是我們醫護人員能把握的”。
對于王牧笛作為媒體人在微博發表這樣的言論,是否會加劇本已緊張的醫患關系,小張想了想說:“加重的話,唉,那我們也得工作啊,他們也得看病啊。”
>>患者
相信絕大部分醫務人員合格
南京的梁女士認為,王牧笛作為公眾人物在社交媒體發表這樣言論,的確是會對緊張的醫患關系產生不良影響。“但是作為患者家屬,我還是理解他的。”梁女士說,王牧笛雖然是公眾人物,但他首先是個普通人。
北京的劉女士則表示,王牧笛作為公眾人物言行過激是不恰當的。劉女士認為,醫患關系緊張還是醫療體制改革不到位的縮影,“看病難,部分醫務人員素質不高,看病貴的確存在,但是我還是相信絕大部分醫務人員是合格的”。
□專家說法
媒體應倡導理性認識醫療行業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張志安認為,此事件中,王牧笛的微博如果沒有實名認證,即使是公開傳播的社交平臺,其微博的個人屬性也是更強的。而一旦實名認證之后,其微博就兼具了個人屬性和機構屬性。按照新聞從業人員使用微博的規范來說,使用者應當發言審慎,個人微博上面的表達,要避免給單位、職業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張志安表示,王牧笛最初的微博內容是比較情緒化和粗俗的。作為一個實名認證的媒體人,在微博上公開表達這樣的話語,的確是不妥當的,“但他及時刪除、誠懇道歉,應該原諒”。
醫師協會的公開信是通過其法律事務部來發布的。張志安認為,一般來說,如果對方違反了相關的法律規定或者對協會有侵權行為,才應當由法律事務部這個身份來發公開信,“就此事來看,由法律事務部發出來有點不妥當”。其次,要求廣東衛視責令王牧笛下課的訴求,并不合理。“適不適合節默是由其供職的媒體來判斷。另外,王牧笛做的是財經節默不是醫療節默行業性也是有差別的。他在微博上沖動表達就會在節目上沖動表達,這個邏輯也是無法建立的”。張志安表示,很難通過媒體人的一條微博就為其下一個沒有正確是非觀、價值觀的結論。
張志安認為,此事中,更值得注意與反省的是,大眾和傳媒應該如何更全面、理性地認識醫療行業的問題。目前媒體中很多從業者,對于醫療行業尤其臨床醫學,缺乏科學客觀的認識,對于醫療行業的生存狀態也缺乏了解。對醫療行業的報道存在“極端個案和醫患沖突的案例多,深入行業內部、進行剖析和全面呈現的少”的問題。媒體應該倡導全社會理性認識、尊重善待醫療行業。
醫療暴力背后深層問題須關注
微博認證為上海沃德醫療中心首席血管專家的張強醫生,對此事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每個人未來的事業和家庭生活,遇到的不順和委屈估計要比這個大得多,你也不例外。如何應對都拿刀解決”
張強醫生認為,此事更值得關注的是:“本應救死扶傷、受人尊重的中國醫務群體,為何成了暴力(包括語言暴力)攻擊的對象為何醫務群體反復伸冤訴苦,義務獻血量是社會平均的12倍,非典時期奮不顧身,也不能改變社會對醫療行業的不信任為何大部分醫務人員對真正砍掉其思想和意志的行為漠視無睹、忍辱求全或集體失聲不回答這些問題,醫療暴力將永遠揮之不去”。
窮追猛打才是不理性的表現
寧波市海曙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莊魯若在微博表示,媒體人也是人,也需要情緒宣泄,氣頭過了馬上道歉,證明王牧笛還是有良知的。現在他認識到了錯誤,虛心接受了批評,并且道了歉,這事就翻篇了。有人還要窮追猛打,口誅筆伐,這才是不理性的表現!
(原標題:衛視主持人“想砍人”言論惹風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