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上午發布法治藍皮書
????總結2013年反腐
????腐敗案件“59歲現象”依然顯著
????今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4年《法治藍皮書》,“反腐”成為法治藍皮書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
????八項規定已處理3萬余人
????根據中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公布的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表(截至2013年12月31日),自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全國共查處問題24521起,處理30420人,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人數為7692人。
????居違規“榜首”的,是“車輪上的腐敗”,即違反公車使用規定案件,其次是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公款大吃大喝。
????“反四風”也立竿見影。國務院辦公廳停發每日、每周、每旬經濟指標類信息刊物。以國務院部門為例,審計署取消一年一度的年中全國審計工作座談會;民政部、氣象局下發簡報降幅分別達94.3%、67.8%。水利部轉變文風會風,以部名義召開的全國性業務會議同比減少32%,公文數量同比減少20%。
查處風暴集中在黨政機關
根據中紀委公開的數據,截至2013年12月,其2013年查處的公職人員中,共披露了123人的詳細信息。這123人中,有31名涉嫌違紀違法的中管干部(即中央管理的干部)已結案處理和正在立案檢查,其中,周鎮宏、劉鐵男、倪發科、王素毅、李達球、童名謙、楊琨、齊平景等8人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正在立案調查的有蔣潔敏、李東生、李崇禧、李春城、郭永祥、季建業、廖少華、陳柏槐、郭有明、陳安眾、楊剛、王永春、許杰、戴春寧等。
從2013年查處的腐敗公職人員所屬單位情況看,黨政機關的公職人員所占比例較高,其中,黨委機構犯罪公職人員占21.1%,政府機構為39.0%,人大為4.9%,司法機關為1.6%,人民團體為8.9%,國有企業為12.2%,事業單位(主要是學校、醫院、廣播電視臺)為12.2%。這說明,2013年查處腐敗風暴的旋渦仍然在黨政部門,但正勢頭迅猛地逐漸移向其他部門,特別是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人民團體中涉案人員比例不低。
腐敗案“59歲現象”仍顯著
“59歲現象”是指公職人員在臨近退休年齡之際,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貪腐的現象。根據中紀委監察部公布的案件數據,被查處公職人員年齡最大的64歲,最小的39歲;其中,51至60歲年齡段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53.7%,“59歲現象”明顯。
此外,61歲至70歲的占腐敗案總人數的10.6%;41歲至50歲的占17.1%;40歲以下的僅占0.8%。
被查處公職人員的最低學歷為大專,最高學歷為博士。其中,文化程度為大學(含大專)的有36人,占總數的29.3%;研究生以上的有60人,占48.8%;另有27人學歷不詳,占22.0%。
被查處的腐敗公職人員中司局級占多數。在123名腐敗公職人員中,省部級(含副職)27人,占22.0%;廳局級(含副職)人數最多,為70人,占56.9%;縣處級(含副職)26人,占21.1%。
另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統計,2013年1至8月,全國共查辦貪污賄賂案13163件,涉案金額31.1億元。
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2013年查處的腐敗案件往往是一人具有多種違紀違法行為,貪污受賄、瀆職、生活腐化交織。2013年被處理完畢和正在被處理的123名公職人員中,尚未定案的既涉嫌違法也違紀的,占62.6%,僅涉嫌違紀的為37.4%。
從違法腐敗公職人員涉嫌的罪名看,涉嫌受賄的公職人員最多,占63.9%,隨后分別是濫用職權罪(9.7%)、貪污罪(5.6%)、挪用公款罪(5.6%)、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4.2%)等。
腐敗公職人員六成涉受賄
預測
公職人員
財產公開
有望試點
2014年反腐敗斗爭還將繼續,將完善并嚴格執行領導干部親屬經商、擔任公職和社會組織職務、出國定居等相關制度規定,防止領導干部利用公共權力或自身影響為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謀取私利,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作風。有關領導干部的親屬管理、特定關系人的約束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相繼出臺。反腐敗制度將進一步完善。
今年查處貪腐行為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在具體操作層面,中紀委、監察部內設27個職能部門,與原來相比增加了2個負責案件工作的紀檢監察室。10個紀檢監察室的職能分工明確,4個室負責中央國家機關和國有大型企業的紀檢監察,6個室分別負責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地方的紀檢監察。隨著中央懲治腐敗力度的不斷增大,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將加快形成。
公職人員財產公開作為新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的公開制度試點內容在2014年將有所突破。一是新任公職人員公開財產,相對已任職的公職人員,其涵蓋的范圍較小,涉及的利益關系相對簡單,比較容易推進。
二是從新任公職人員單軌制試點,再過渡到所有公職人員的雙規制。因此,預計有關新任公職人員的財產公開制度將于2014年在部分地區率先試點。
三是相關部門將出臺財產公開制度,對財產公開的具體內容,即哪些應該公開、哪些不公開有所規定。四是明確財產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的途徑。有關部門在2013年底就出臺了申報海外資產的規定,將對貪官隱匿財產、規避制裁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相關
政府信息公開 僅1/9部門合格
“藍皮書”發布的《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指出,國家加大公開力度、提升政府透明度,但主動公開仍不理想,依申請公開有待規范。
根據2013年對55家國務院部門、31家省級政府、49家較大的市政府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評估,政府信息公開有些亮點值得關注。
例如目錄建設更加規范,眾多領域的主動公開成效斐然,不少政府網站更加重視信息獲取的便捷性等。但是法治藍皮書指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墩畔⒐_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對政府機關應當主動公開的信息范圍早已有明確的要求,但實踐證明,主動公開工作還遠遠沒有達到法律法規的要求,未能滿足公眾獲取信息的基本需求。大量應主動公開的信息要么不公開、要么不能全面公開、要么不能及時公開、要么公開了難以查找。依申請公開方面,仍存在著保密審查的規范性文件亟待清理、政府機關處理申請不規范,各地方、各部門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流程、標準迥異,本應公開的政府信息卻以五花八門的理由拒不公開。55家國務院部門政府的信息公開透明度指數,僅6家越過60分的及格線,及格率1/9,得分最高的“教育部”也僅有65分。31個省級政府透明度指數中,僅7個省超過60分。
國務院部門政府透明度指數(滿分100分)達到60分以上的部門
教育部 65.08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64.0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63.45
商務部 61.63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60.73
中國民用航空局 60.48
省級政府透明度指數(滿分100分)部分省市得分
天津市 71.75
安徽省 71.44
江蘇省 71.23
廣東省 69.79
海南省 68.45
福建省 66.70
浙江省 63.43
北京市 58.80
上海市 54.76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