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4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 趙彥雙)3月是我省“學雷鋒活動月”,無償獻血作為一項公益事業,是“學雷鋒”、匯聚正能量的大愛行動。多年來,我省涌現出不少無償獻血先進人物和先進單位,為挽救他人的生命,為了社會的和諧,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了宣傳這些無名英雄,傳遞凡人善舉,本報即日起開辟“學雷鋒 獻熱血”專欄,報道無償獻血先進事跡,希望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行列。
無怨無悔堅持獻血16年,獻血總量高達14.94萬毫升,成為我省獻血總量最多的人,這個人就是黃琳。按照成年人正常血量4000毫升-5000毫升的標準,他的獻血量相當于近30個人的血液總量。
“我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多大能力,就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吧。”這是我省獻血冠軍黃琳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月27日,他又一次參加了獻血。
從1998年第一次邁入省血液中心,黃琳的獻血軌跡就呈現出不斷加速的狀態。打開他的獻血記錄,從獻全血到獻成分血,他獻血的間隔越來越短,獻血量則越來越多。從前3次獻200毫升,6次獻400毫升,到獻2個單位的成分血;從間隔3個月、半年,到每個月獻一次成分血,他堅持了16年。對于自己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黃琳說道:“獻血已經成了我的習慣,從來沒有統計過,也沒有想到能成為我省獻血冠軍,只是希望能夠幫助他人。”
“獻血的這十幾年,我感冒都很少,身體非常好。”當有人擔心獻血不利于身體健康時,他總是“現身說法”,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獻血對身體并無傷害。
“血液中心工作人員是我堅持獻血的重要原因,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讓我感動。”黃琳感慨地說,獻成分血常常要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工作人員怕志愿者躺不住,隔一會兒就過來問候一下,把水端到志愿者跟前。“他們每個人也都是‘備用血源’,缺血的時候總有人毫不猶豫地捋起袖子抽血。根本不是社會上傳的‘醫務工作者不獻血’。”
自從開始獻血,黃琳沒有出過一次遠門。雖然做些小生意,平時忙忙碌碌,但每個月獻血的日子,他總是放下手頭的事兒,早早出門去血站,幾乎沒有耽誤過一次。有朋友約他在省內旅游,他也提前給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打電話,提前“報備”。每逢過年過節,他不喝酒、不熬夜,因為他知道這時很多志愿者回內地,更需要留在海南過年的志愿者獻血。“要獻就獻最好的血。”16年來,獻血不僅成為黃琳的一種習慣,也成了他的一份責任。
“有人問我獻血圖什么?我回答什么都不圖,作為一個公民,就應該去做。”黃琳說,“我不知道誰在用我的血,但是我知道生命無價,他們需要我的血。”
在黃琳的帶動下,他弟弟也加入了獻血的行列,至今已獻了1000多毫升血。黃琳總是微笑地說,獻愛心這件事情不能勉強。只要獻血的志愿者堅持下去,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感染,感受到社會的真情。大家要做的不是責備別人,而是管好自己。他深信:“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一些奉獻,少一點計較,我們的社會肯定會越來越和諧。”
?
相關鏈接:
江蘇連云港海事局積極開展“關愛生命 情暖社會”無償獻血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