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領導面對面)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爭當領軍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黃興國
???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正向更高水平邁進的天津如何前行發展?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黃興國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我們將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實干苦干,加快美麗天津建設。”面對問題和挑戰,黃興國坦率直言,“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發展活力不足”,天津“要繼續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爭當領軍者、排頭兵”。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天津今年將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金融改革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社會領域改革、探索促進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試驗等。
“簡政放權”是天津深化改革的“當頭炮”: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充分釋放改革紅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
2013年,天津先后四批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市級審批事項由495項減少到382項,向濱海新區下放市級審批事項及權限94項,向各區縣普遍下放73項。
進入新的一年,天津“服務型政府”形象越來越清晰:年初公開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
“該放的完全放開,該管的嚴格管住。”黃興國說,我們要切實轉變“審批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審批”的錯誤觀念,加快推進政府職能由重審批輕管理向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政府越位、錯位的權力還給市場,剪掉束縛發展的繩索。
“生態是最公平的福利,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黃興國說,環境問題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人民群眾既要吃上放心的食品,又要喝清潔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對城市發展來講,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至關重要,只有金山銀山沒有綠水青山不是科學發展。
黃興國說:“我們要依法治污、鐵腕治污、科學治污,對環境違法問題零容忍,為廣大人民群眾守住青山綠水,留住藍天白云。”
不久前,天津以法律形式劃定了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面積約占市域國土總面積的25%。生態類型分為山、河、湖、濕地、公園、林帶六種,按照生態保護重要程度分為紅線區與黃線區。
“美麗天津是天藍、地綠、水凈的天津。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過日子,保護好環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黃興國說,我們要鐵心保護,鐵腕治理,鐵面問責,使紅線成為不能踩、不能碰,更不能逾越的“高壓線”。
上月底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雙城聯動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和總體思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順應了世界發展趨勢和我國改革發展要求,為天津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黃興國說,去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雙城記”,在促進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京津冀之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去年以來,天津與北京、河北簽訂了合作協議,天津與河北省的交通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津秦高鐵開通運營,津保鐵路建設進展順利;聯合開展灤河水源保護,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天津積極主動借重用好首都資源,積極開展對接合作。去年,天津口岸進出口貨物中,來自北京、河北的超過三成;吸引內資到位額中,“京資”比重逾30%。
“天津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積極的舉措、更加優良的服務,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黃興國說,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聯動發展中,天津將立足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重點做好基礎設施、產業、要素、市場、政策等方面的對接工作,推進基礎設施相聯相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資源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
任職天津市市長以來,黃興國注重從制度層面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做到政府清廉,干部清白。
黃興國說,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核心,以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為重點,堅持制度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就是為了推進政府加快轉變職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近些年,天津堅持用“制度加科技”的辦法管人、管權、管錢,加強對審批權力、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金的監管,建立健全廉政勤政工作機制,推進清廉政府建設。
“做好政府工作,關鍵在隊伍,關鍵在作風,要抓好業務工作,更要抓好作風建設、廉政建設。”黃興國說,我們制定了“政府系統領導干部廉政勤政談話提醒機制和公務人員行政效能明察暗訪監督機制”,就是要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自己挖瘡疤,自己揭短兒,讓政府公務人員時刻有壓力,保持責任感、緊迫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