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處在轉型關鍵期的中國而言,過去粗放發展模式帶來的諸多矛盾正在集中爆發,產能過剩加重、生態環境惡化、地方債務激增……
不少代表委員呼吁,當前阻礙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痼疾從根本上與“唯GDP論”的指揮棒有關,加快經濟轉型,亟需樹立新政績觀。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的這段話,向外界釋放出發展的新理念。
?主動減速,告別“唯GDP論”指揮棒邁出關鍵一步
翻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7.5%左右的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讓人眼前一亮。這是繼去年之后,我國GDP增長預期再度用區間代替絕對值,意味著“唯GDP論英雄”的政績導向正在轉化。
值得關注的是,在2月份結束的全國省級兩會上,有22個省份下調GDP增長目標,除7省份持平外,僅有兩省份上調增長預期。
不少代表委員指出,從中央到地方GDP目標“換擋減速”成為今年的主旋律,折射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的政績觀之變。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濟寧市市長梅永紅認為,下調經濟增長速度,是對宏觀經濟形勢理性思考的結果,也為優化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必要的空間,“如果只是一味以短期的增長速度作為評價地方工作甚至干部政績的主要依據,必然帶來大量短期行為甚至是竭澤而漁的破壞行為,由此形成的巨大代價也只能讓后人承擔。”
不過,也有不少代表委員擔心,在加快城鎮化進程背景下,目前各地雖然GDP增速慢了些,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依然不低,是否真正能擺脫對GDP的崇拜還有待觀察。
“2002年,納入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考察范圍的湖南傳統村落有2797個,到2012年只剩下863個,差不多2天消失1個”。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韓建敏在向大會提交的建議中用一組數據發出警示:城市盲目攤大餅,大拆大建正加速中國古村落的消失。
唯質量論英雄,轉型關口的新政績觀
對中國而言,要想度過爬坡過坎的艱難轉型期,必須從根本上轉變發展觀念。但在實際過程中,長期的GDP崇拜下,轉變政績觀提了很多年,推進卻很難。
“其實地方黨委政府并非不明白‘唯GDP論’所帶來的問題,之所以長期著力不夠,關鍵還是現行的體制機制和政策使然。比如,在政績考核上,過去對地方的考核就是講GDP,靠單一經濟指標,一俊遮百丑;在干部任用上,地方主要領導調動頻繁,短的幾個月,長的三五年,很難沉下心來專心做事。”梅永紅說。
政績觀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向哪里,經濟就會朝哪個方向發展。當“唯GDP論”的指揮棒作用淡去時,哪些發展指標會接力成為新的指揮棒引領經濟前行備受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劉樹成說,不“唯GDP論”,不是不要GDP,而是不要帶水分的GDP、不要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GDP,而要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實實在在的、清潔的GDP,“我們反對盲目崇拜GDP,但要科學使用GDP。”
“新政績觀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和諧、可持續的基礎之上,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如果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但是霧霾嚴重了、河流污染了、群眾不滿了,這樣的發展就失去了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聊城市委書記林峰海說。
“我們講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健康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遼寧朝陽市委書記王明玉說,樹立新的政績觀,要確保地方的經濟發展有充足承受能力。他希望盡快把債務納入地方政績考核,既要確保規模可控,又要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償還。
去年底,中組部發布《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對政績考核“指揮棒”做了清晰指示,明確不能簡單以GDP和增長率論英雄,明確限制開發區域不再考核GDP,并提出加強對政府狀況的考核,把政府債務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防止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
完善政績考核體系 防止姿態大于行動
轉型迫在眉睫,落實重在制度。轉變政績觀,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難。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科學發展上來,不斷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對此,梅永紅表示,當前我國轉型還只是初步的、低層次的,未來的道路還很艱難曲折。希望宏觀政策方面能有更寬松的環境,讓基層能更專注和潛心于做幾件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比如提高人力資源素質、培育中小企業、促進技術創新和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等。
“功成不必在我,這不僅需要地方黨委政府有更多的自覺,也需要有相應體制機制的調整與引導。”梅永紅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總經理廖仁斌認為,轉變政績觀,關鍵要有科學完善細化的考核指標體系,用制度約束干部轉變理念,防止說空話。
“考核怎么科學化是個難題,為了解決就業等問題,中國需要保持經濟較高發展,但一定要走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協調,要結合好非常重要。”廖仁斌說,我國應加快建立一整套科學評估體系,并加強對干部考核的監督,可以邀請公眾參與,更加公開透明。
不少代表委員指出,經濟發展是一次考驗綜合能力的長跑,新政績觀下,未來中國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比的不是沖刺速度,而是耐力,是可持續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