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增創發展新優勢
胡春華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廣東要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實現由“政策洼地”向“環境高地”轉變
廣東的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正是由于抓住了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廣東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現在,廣東在發展中形成的優勢正在逐步消減,發展中積累的矛盾越來越多,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增創發展新優勢。
要創造好的營商環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決定市場配置資源的流向和效率。廣東要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實現由“政策洼地”向“環境高地”轉變。
要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把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發揮出來,把人才作為創新根本的作用發揮出來,把市場作為創新導向和動力的作用發揮出來,加快實現經濟發展主要由要素驅動向主要由創新驅動轉變。
要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發揮廣東經濟外向度高的優勢,統籌對內對外開放,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強與周邊省區的經濟聯系,深化與港澳的合作,積極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拓展與東盟各國及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經貿合作,加強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直接交流合作,加快構建廣東對外開放新格局。
要增強產業競爭能力。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要路徑,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產業向價值鏈的高端發展,實現由“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鄧圩整理)
擴大開放
做好“海、江、邊”文章
彭清華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開放與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進。廣西的差距在開放,希望也在開放,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以擴大開放激活力、增動力、謀出路
沿海、沿江、沿邊,地處華南、西南和東盟等多區域交匯點的廣西,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廣西的差距在開放,希望也在開放,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以擴大開放激活力、增動力、謀出路。
開放與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進。國家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促進沿海與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東西呼應、陸海聯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廣西要把握這一重大機遇,加快融入國家開放大局,全面激活“三沿”優勢,著力打造區域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釋放“海”的潛力。廣西是我國西部唯一有出海口的省區,要不斷創新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體制機制,加快以港口為樞紐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提高區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育沿海發展新的增長極。
激發“江”的活力。廣西要抓住珠江—西江經濟帶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向先進生產力靠攏,與周邊省份對接,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實現區域聯動發展、綠色發展。
做足“邊”的文章。廣西有8個縣(市、區)與越南接壤,邊境口岸達12個。要做好國家批準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幾篇大文章,在互聯互通、口岸開放、邊境貿易、人員往來、通關便利化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打造沿邊開放經濟帶。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為廣西開放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八桂兒女將發揚實干精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造新的業績。(王明浩謝振華整理)
積極作為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秦光榮代表(云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依托區位優勢,切實找準戰略定位,發揮云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連接交匯的戰略支點作用,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重要省份作用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新形勢下我國對外開放新布局,為加強區域合作提供了新平臺,為中西部地區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云南處于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要道,擁有面向“三亞”(東南亞、南亞、西亞)、肩挑“兩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獨特區位優勢,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省份。云南在我國對外歷史上長期發揮著內陸門戶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家支持云南建設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使云南從開放“末端”歸位于“前沿”,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云南將認真貫徹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構想,依托區位優勢,切實找準云南的戰略定位,發揮云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連接交匯的戰略支點作用,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重要省份作用。
一要加快推進橋頭堡建設,發揮“一帶一路”建設重要門戶作用。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加快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步伐;二要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升級版,發揮好“一帶一路”建設區域合作高地作用;三要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發揮好“一帶一路”建設睦鄰外交戰略通道作用;四要著力提升沿邊開放步伐,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先行先試區作用。加快滇中產業新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充分發揮南博會、昆交會、邊交會在對外開放中的平臺作用,提升沿邊開放型經濟水平。(張帆 楊文明整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