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陳白)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告顯示,3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1327,較前日繼續下跌15個基點,再創年內新低。即期匯率收于6.1279,較前一交易日降低12個基點。
3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1312,較前一交易日大幅貶值111個基點,創下2012年7月23日以來的中間價的最大單日跌幅(當日下跌158個基點)。
即期匯率下跌顯著
2月下旬,人民幣即期匯率不斷發生下跌,相比于今年首個交易日定盤價6.0485,人民幣即期匯率迄今已下跌794點,貶值超過1.3%。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自1月14日報收6.0930(年內最高)之后,至今已震蕩下跌397點。相比于今年首個交易日的6.0990,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迄今已經貶值接近0.53%。
昨日,錢景財富研究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人民幣再度發生小幅貶值原因與2月末略有不同。“2月末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來源于央行干預,而本次貶值主要是受到宏觀經濟數據以及美元走勢影響。”
上周五,美國勞工部公布2月份非農就業增加17.5萬,大幅好于預期。2月就業增長大幅加快,更堅定美聯儲縮減QE的決心。受此消息影響,美元指小幅上漲。
持續貶值可能性小
錢景財富研究員還表示,今年兩會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明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為7.5%左右,宏觀經濟保持平穩意味著人民幣發生持續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并不大。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微博認為,人民幣長期來看仍然以升值為主。“沒有誰會喜歡持續貶值而沒有國際購買力的貨幣。但鑒于貿易收支這一重要變量,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會收窄。”
周小川在昨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是個很復雜的問題,相比于短期波動,央行更關注人民幣匯率的中期趨勢。他表示,對貿易形勢的不同判斷是導致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預判出現分化的原因。
國家外匯局此前在針對近期人民幣波動問題時對媒體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發揮,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市場主體應主動適應、積極應對。
■ 算賬
兌換1萬美元多花358元
昨日,美加百利留學機構留學咨詢師告訴新京報記者,以哈佛大學為例,在美本科生一年學費加上宿膳費和雜費,總費用為45456美元。
以3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計算,兌換10000美元需要61327元人民幣,而去年12月31日,兌換一萬美元只需60969元,比前者整整少358元。因此,如果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就讀本科的話,短短兩個月時間,繳納學費所需的人民幣就要多了接近1500元。
受影響的還有打算出國旅游的市民。此前,不少人出國旅游喜歡刷信用卡購物,由于當時人民幣在升值,延期還款反而還能夠少還點錢。“如果未來人民幣保持貶值趨勢的話,可能會考慮在出國前就兌換好現金。”準備出國旅行的公司職員楊女士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說。新京報記者 陳白
(新京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