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如果不公開、不透明,一些部門自肥的“權力自留地”就不會消失。簡政放權,公布“權力清單”,也不能奢望“權力自留地”自行消失。
兩會開幕以來,很多代表委員圍繞行政體制改革和以法治國熱烈討論,他們認為“曬權”之后還得跟進監督步伐,拿出配套“問責清單”為監督權力“撐腰”。
公開“權力清單”,就是要明晰權力運行的規則和邊界。今年2月,國務院已經主動“開曬”權力清單,向公眾交底一千多項審批事項;全國兩會期間,不少地方表示,北京的行政審批、預算審批、資金審批等等,都要公開向群眾“曬圖”。可以想見,未來各地公開“曬權”會成為一種常態。
有劃定權力邊界、公開“權力清單”的自覺,更要靠“硬杠杠”落實,才能保障監督。公開“曬權”推開后,還應以法律形式明確對權力越界的監督機制,制度條文與外部監管、社會監督多管齊下,讓任何行政行為面對質疑都講得出理由、經得起推敲、給得出合理解釋,權力有序運行的社會氛圍才能真正形成。
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賦予。堅持清除“權力自留地”,人們樂見“權力清單”從“紙面清單”變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真正實惠。
?
?
相關鏈接
北京將“曬”市級部門“權力清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