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17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 宋亮亮)藏身鄉村的交通隱患,再次敲響了安全警鐘!
????????安全隱患何以安身?近年來,隨著鄉村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設步伐加快,機動車日益普及,客流量和車流量激增,交通安全問題逐漸暴露。而鄉村交通長期存在諸多“軟肋”,嚴重妨礙了問題的解決,以致隱患叢生、事故頻發。
????????消除安全隱患,關鍵是解決“軟肋”。鄉村交通的薄弱環節,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硬件設施、日常管理、安全意識。為此,要想有效解決鄉村交通問題,必須三管齊下,對癥下藥。
????????完善交通設施是基礎。交通設施,既能規范行為、疏導秩序,還能加強警示、遏制違章。作為政府一項重要的民生投入,全省鄉村道路建設可謂如火如荼。路越修越好,可配套設施沒有跟上,像紅綠燈、攝像頭、減速帶等基本的交通設施,在鄉村道路上依然是“稀罕物”。缺乏有效束縛,不少機動車如脫韁之馬,違章肆無忌憚。因而,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大投入,逐漸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新修道路時,在規劃、設計環節就要考慮配套設施,增強前瞻性與科學性。
????????加強執法力度是保障。從省交警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鄉村已成為交通事故的重災區。可是鄉村的交通執法力量普遍薄弱,日常管理不到位,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雖然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集中整治行動,但交通亂象很容易反彈,難以出現實質的改觀。鑒于鄉村交通狀況的復雜性與頑固性,很難“畢其功于一役”,要做好打攻堅戰和持久戰的準備。相關部門應合理部署執法力量,加大專項整治的密度,強化日常監管的力度,逐步清除管理死角。
????????增強安全意識是根本。構筑安全、有序、文明的鄉村交通環境,廣大鄉村居民是“主力軍”。很多鄉村居民安全意識淡薄、思想麻痹大意,正是鄉村交通安全事故頻發的癥結所在。這就要求鄉村居民時刻牢記“安全”,自覺做到“安全”;主管部門要把交通安全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程,在鄉村常抓不懈,并針對鄉村居民的特點,利用鄉村文化室、學校、群眾活動等載體,開展形式靈活、內容生動的法規宣傳、知識普及和警示教育,切實補好“安全”課。只要“軟肋”硬起來,安全隱患何處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