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長臂猿10年增加10只 生境狹小制約種群擴大

    ??诰W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03-19 10:53

    ????????10年前,海南長臂猿第一次野外大調查的結果,讓一種難以言狀的悲觀籠罩在專家們心頭:僅剩13只,2群……

    ????????10年后,海南長臂猿第二次野外大調查的結果,吹散了彌漫在海南霸王嶺上空的愁云:23只以上,3群!

    ????????新群的出現,是一線曙光一線希望,也點亮了一條更加艱巨的保護之路!

    ????????欣喜——23只以上,3群!第三群,為新群!

    ????????在今天召開的海南長臂猿國際研討會上,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透露了對海南長臂猿的這一最新調查結果。

    ????????10年前的“絕望”,變為10年后的“希望”。生態專家和動物專家與護林人夢里所盼、眼中所見的,不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有數字背后海南走出的不同尋常的拯救之路,以及未來肩負的保護使命。

    ????????喜 2013年,曙光再現聽猿聲

    ????????憂 2003年,愁云籠罩霸王嶺

    ????????2013年野外調查:記錄到海南長臂猿23只以上,3群,其中A群8只、B群8只、C群5只,還記錄有1只黑色和1只黃色的獨猿。

    ????????2003年野外調查:記錄到海南長臂猿13只,2群。

    ????????“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鳥樂?!痹谔K東坡的詩句里,海南長臂猿遍布瓊島,而其他種類的長臂猿也分布廣泛。如今,中國現有的4種長臂猿已全部退縮到云南、廣西、海南境內散落而有限的保留地。

    ????????我省獨有的海南黑冠長臂猿有著類似的遭遇。曾經,它們作為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的代表物種,在高大的喬木樹冠層自如跳躍、來去如飛。

    ????????“歷史上海南長臂猿遍布全島,在海南眾多古代志書中留下了蹤跡。但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今,其分布區卻急劇萎縮?!比A南師范大學教授、靈長類專家江海聲說,1950年代海南長臂猿還估計約有2000只,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今,1980年代末僅能在霸王嶺尋覓其蹤跡,1984年的調查顯示僅殘存7-9只。

    ????????1995年,第2屆中國靈長類學術會議將海南長臂猿列為高度瀕危保護動物。

    ????????1996年,全國150位教授聯名上書海南省政府,呼吁加強海南長臂猿的保護。

    ????????200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出全球最瀕危25種靈長類,海南長臂猿位列其中第九。

    ????????2002年,第19屆國際靈長類大會確定全世界極瀕危25種靈長類,海南長臂猿位列其中。

    ????????人們對海南長臂猿的關注逐年升級。

    ????????2003年,海南長臂猿第一次野外大調查啟動。調查發現,海南長臂猿僅有13只,2群。

    ????????也就是說,23年的保護工作中,海南長臂猿僅僅增長了4-6只,約須平均4-6年才增加1只。

    ????????“說實話,當時調查結果出來后,我的心是冰涼的,覺得海南長臂猿種群存續下去的前途,真的很渺茫……”時隔10年,江海聲仍然清晰記得當時的極度“絕望”。那次霸王嶺上的“碰頭會”,除了沉悶,是一分難以名狀的憂郁。“到底問題出在哪?海南長臂猿還有救嗎?”參與調查的專家們,和江海聲一樣悲觀。

    ????????眾多國際組織也對海南長臂猿的瀕危警告不斷提升——2007年,保護國際主席羅素·密特邁爾在??谛?,海南長臂猿高居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首位,極有可能在本世紀滅絕。

    ????????時隔10年,為評估10年來保護海南長臂猿的成效,2013年10月,有關方面開展了海南長臂猿第二次野外大調查。

    ????????“最令人欣慰的是,發現了新群:第三群!”本次調查專家組組長江海聲一掃10年前的沮喪之情,興奮溢于言表,“我們認為自2003年以來,霸王嶺保護區對長臂猿的保護取得了突破性成績,讓我們看到了海南長臂猿恢復和發展的希望?!?/p>

    ????????江海聲介紹說,本次調查在調查區共記錄到海南長臂猿3群,23只以上,其中A群8只、B群8只、C群5只,還記錄到1只黑色和1只黃色的獨猿。

    ????????也就是說,區內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從2003年的13只增長到2013年的23只以上,10年間長臂猿數量增加了10只,平均每年凈增加1只,種群年均增長率為5.9%。

    ????????喜 分群,顯示較強生命力

    ????????憂 近親繁殖,或致種群滅亡

    ????????10年保護的突破性成績之一,就是第一次觀察記錄到穩定的新建猿群,說明海南長臂猿近親繁殖卻未出現顯著的遺傳衰退。

    ????????2013年,是海南長臂猿的“豐產年”。當年7月13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在霸王嶺上拍到了一組珍貴照片,新分離的C群中的1只母猿,一面緊緊懷抱著當年1月出生的幼崽,一面神情自若地眺望著遠方。

    ????????這一年,C群兩只雌猿分別添丁,B群中的母猿也在當年6月初生下1只幼猿,半年時間內新添3只“猿寶寶”,讓人對霸王嶺保護區對長臂猿的保護信心倍增。

    ????????這種令人喜悅的氣氛,在2003年是根本看不到的。

    ????????“我們曾有一個很大的擔心,就是怕沒有新的猿群出現?!苯B曊f,在2003年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調查后的研討會上,專家們對20年來一直只記錄到兩群長臂猿種群感到十分憂心。

    ????????能否形成新的猿群,正是海南長臂猿面臨的巨大威脅之一。

    ????????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王志臣曾主持編制了霸王嶺保護區生態走廊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他認為,海南全島的長臂猿數量由1950年代的2000只左右,經過20來年的時間就銳減到不到10只,其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不言而喻。

    ????????“學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近親繁殖是導致種群滅亡的一大威脅?!卑酝鯉X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曾新元解釋說,從遺傳多樣性考慮,近親繁殖種群風險大,一旦發生大病大災,因為小種群的遺傳基因相似性,若這種病、災正好“命中”其遺傳基因中的缺陷,就容易導致整體滅亡。

    ????????“我們預測在2003年前后應有新的分群過程,但2002-2003年我們未發現任何分群跡象。”王志臣認為,這是當時對海南長臂猿保護前景產生普遍悲觀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認為這10年間對海南長臂猿保護的突破性成績之一,就表現在第一次觀察記錄到穩定的新建猿群(C群)?!弊鳛閺?980年代就開始關注海南長臂猿的靈長類專家,江海聲認為,這是從1980年代初開始對區內海南長臂猿進行調查以來,首次觀察記錄到穩定的新建猿群。

    ????????據了解,該猿群自2011年以來一直穩定活動于霸王嶺保護區的小安口和長石頭一帶。令人驚喜的是,到2013年該猿群中的2只成年母猿已順利產下1只幼猿。

    ????????江海聲表示,經過3年時間觀察,這個新建猿群十分穩定,而且進行了正常繁殖,說明海南長臂猿雖然因種群很小難以避免近親繁殖,但尚未出現顯著的遺傳衰退現象,這個種群還是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種群增長的潛力。

    ????????“C群猿群的形成和穩定為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和發展,產生新的猿群,提供了新的機會?!痹诓稍L中,他一再強調,在海南長臂猿的保護中,猿群的增長比種群個體數量的增長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這讓我們看到了海南長臂猿保護的希望?!?/p>

    ????????“雖然個體數量有所增加,但并不意味這一極危物種的恢復速度已達到正常?!辟F州師范大學教授周江卻依然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他認為,因為對于具有社會結構的靈長類物種來說,必須要形成有效的生殖單元,才能對其種群數量的恢復做出貢獻,“海南長臂猿10年間才有1個新家庭群形成,只形成了1個有效的生殖單元,還是不夠快。”

    ????????喜 植被向好,提供豐富猿食

    ????????憂 生境狹小,制約種群擴大

    ????????2006年,專家在研究海南長臂猿的“食譜”時,僅發現84種猿食。而2013年,專家發現海南長臂猿的猿食已達到130多種。

    ????????“wue~wue~wue~……”去年10月,記者曾追隨霸王嶺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腳步,親眼見到了這種雨林精靈。

    ????????為保證海南長臂猿的活動范圍,霸王嶺保護區在2003年擴大到299.8平方公里。然而周江認為,由于歷史原因,新增部分多為砍過的次生林;原來的核心區只有22平方公里,其中適合長臂猿生活的區域僅14平方公里—16平方公里。

    ????????王志臣表示,在其他種類的長臂猿和靈長類動物種群中,各群之間的活動范圍一般很少有重疊。然而當時A、B兩群海南長臂猿卻有很大面積的活動范圍重疊,“這是只有在‘島嶼種群’的種群密度相對較高時,才會出現的。”

    ????????而海南長臂猿僅存在于霸王嶺保護區,是典型的“島嶼種群”。2003年的研究表明,當時霸王嶺長臂猿的種群密度超過1只/平方公里,如果扣除高海拔和非長臂猿選擇的典型雨林植被范圍,那么霸王嶺長臂猿種群密度超過2只/平方公里,與云南等地的其他長臂猿種群密度要高很多,這顯然是限制海南長臂猿種群增長的重要因素。

    ????????為改變這一困境,管理方進行了多方改良,一是加強森林保護和天然林恢復,二是對次生林進行改造,種植產出長臂猿喜食果實的鄉土樹種。

    ????????在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的支持下,霸王嶺已經圓滿完成第一期天然林保護工程,第二期天然林保護工程也在順利實施中。

    ????????霸王嶺保護局副局長洪小江介紹說,2013年的調查發現,經過多年的連續保護,霸王嶺保護區內天然林連片分布,調查區內超過60%面積為天然林,大面積的天然林為海南長臂猿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區內天然林基本處于原始狀態,以地帶性頂極適應值較高的樹種為主,頂極樹種明顯可見。而且調查區內天然林群落的內部結構良好,各齡組的組成呈較明顯的發展趨勢,這些森林為海南長臂猿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

    ????????在南叉河原來的人工松樹林里,記者見到了2005年種下的已經郁郁蔥蔥的長臂猿的“食物林”,這是保護區與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合作的長臂猿棲息地恢復項目。

    ????????“過去一些橫穿保護區樹林上空的高壓線,對長臂猿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痹略f,2010年保護區利用國家林業局撥付的長臂猿拯救資金,完成了從東二至南差河3km長高壓線的地埋工作,并在該地段進行植被恢復,種植鄉土樹種4.3萬株。

    ????????保護區管理局監測結果顯示:“海南長臂猿可以食用的果實和樹葉種類越來越多?!?/p>

    ????????2006年,華南農業大學高工林家怡在研究海南長臂猿的“食譜”時,僅發現84種猿食。而到2013年,保護區管理局監測發現,海南長臂猿的猿食已經達到130多種。

    ????????盡管如此,江海聲認為,從近幾年來監測和調查的觀察記錄情況來看,霸王嶺海南長臂猿猿群的主要活動范圍已經靠近天然林林緣,猿群如若進一步增長和擴散,將可能受到外圍人工林的“阻隔”,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喜 如今步步向村莊靠近

    ????????憂 曾為躲避人類上高山

    ????????2003年以前,為躲避人類,海南長臂猿一再向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遷徙,但現在,它們向更靠近村莊的地方活動。

    ????????“如今住在苗村的百姓,每天早上都能聽到雄猿唱歌,這在10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卑酝鯉X老員工、號稱“海南長臂猿土專家”的陳慶對長臂猿的熱愛不減。

    ????????他告訴記者,新出現的C群已經下到了較低海拔的苗村和紅兵村附近,這兩個地方如今已經成為最容易看到長臂猿的地方,“它們就像原來被趕出這個家一樣,現在又慢慢地回到家門口?!?/p>

    ????????在江海聲看來,海南長臂猿在人煙較密的村莊附近出現,是代表海南長臂猿保護成效的一個非常重大的進步。

    ????????周江介紹說,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地形分山脊、山坡和溝谷。由于各種地形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條件不同,植物的分布也有明顯差異??偟膩碚f,溝谷植物種類最多,越往上種類逐漸減少。

    ????????然而,競爭不過人類的長臂猿,卻不得不一再向高海拔遷徙。在2003年左右,為躲避人類,它們的活動海拔甚至高達1250米,下限也僅敢低到780米左右。

    ????????然而,去年海南長臂猿野外大調查的隊員發現,這種曾經怕人的動物明顯對人類的警戒心少了許多。

    ????????“我這次參加調查,第一天就看到有只黑色的長臂猿,故意跑過來,在我頭上蹦來蹦去,不停地觀察,似乎想看看我們在干什么,甚至會和我四目對視?!毕愀奂蔚览砉ぷ魅藛T宋亦希對此印象深刻。因為在他印象中,過去海南長臂猿都是遠遠看見人就立刻發出警戒的叫聲。

    ????????宋亦希認為有三種警戒叫聲,一種是雄猿跳過來查看人類動向,并迅速發出警惕的“guo~guo~”聲;第二種則是發出很短暫、很尖利的“啾、啾、啾”叫聲;第三種是兩種叫聲兼而有之。

    ????????而現在,只有人類靠得很近的時候,才會偶爾“guo~guo~”地發出警告聲。甚至,發現人類靠近,有些年輕個體就跑過來好奇地查看,甚至爬到頭頂來仔細端詳人類?!耙郧耙话阋?次左右才有1次這樣的情況,現在一般5次有三四次?!彼我嘞Uf。

    ????????監測隊員周照驪說,有時他們在樹下抽煙、小聲說話,長臂猿照樣不理,在樹上吃果實。“當它們認為我們沒有敵意的時候,就會無所顧忌地吃果子、玩耍?!敝苷阵P認為,這與霸王嶺組建長臂猿監測隊、堅持多年的每天上山追蹤長臂猿有關。多年的觀察下來,長臂猿早已經熟悉了這些監測隊員,也開始意識到人類不再傷害它們。

    ????????這種說法也被記者親身證實了。去年參加調查時的一天早上8:30左右,一只母猿在樹上休息,而記者和3位監測隊員一起站在樹下觀察,時間長達半個小時,母猿也沒有太在意,照常玩耍。

    ????????更重要的是,由于持續開展社區宣傳教育活動,周邊村民的自然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在取得社區群眾對海南長臂猿保護工作充分理解和支持的基礎上,2010年,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簽訂了“鄉規民約”,從根本上約束周邊社區群眾對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破壞和干擾。

    ????????在中國觀察、拍攝野生動物最難的是老虎,一是數量太少,二是危險性大;其次就是長臂猿,一是很難看到,二是它們在樹冠上移動太快。

    ????????而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的監測隊員們,通過與海南長臂猿的長期接觸,逐漸取得了長臂猿家庭的信任。不管是A群B群還是C群,都曾頻頻在人類的鏡頭下展示自己的風采。

    ????????“2009年至今的持續監測發現,海南長臂猿的活動區域明顯擴大了,向著低海拔、更靠近村莊的地方去活動?!苯B曊f,長臂猿活動覓食區域由過去的相對高海拔向低海拔過渡、由原始林向次生林發展、由嚴格回避人類活動區逐步向民族生產區靠近,顯示當地社區民眾與長臂猿和諧共生關系正在逐步形成,“這是海南長臂猿乃至海南野生動物保護的重大進步,其中的管護理念、保護方式、生態文明值得總結和推廣?!?/p>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單憬崗  ] [編輯:周才能]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谥馈睌z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