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我國將著力培育大型礦業集團,力爭使國產礦比例達到50%以上,破解鐵礦石原料供給高度依賴進口的鋼鐵困局。
《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大會會場
東北新聞網訊3月18日,首個《中國鐵礦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在北京正式啟動,這標志我國將從戰略高度,對鐵礦業發展進行系統思考、科學謀劃,破解鐵礦石原料供給高度依賴進口的鋼鐵困局,支撐鋼鐵工業轉型升級,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此次規劃的編制由工信部、中國冶金礦山協會組織,鞍鋼礦業公司牽頭承擔規劃編制主體工作。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蔣承菘,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殷瑞鈺,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苗治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等相關部門領導以及10多位院士、專家,全國冶金礦山企業的100余名代表參加規劃編制的啟動大會。
據了解,中國作為世界第四大鐵礦石資源國,擁有700多億噸鐵礦資源,但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卻高達70%。近十年來,國內鋼鐵企業因高礦價累計多支出原料成本2萬多億元,成為目前鋼鐵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的主要原因。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和全球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加強國內礦山規劃建設,建立鐵礦石戰略安全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據擔任此次規劃編制小組組長的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鞍鋼礦業公司經理邵安林介紹:目前,國內礦山企業小而分散,資源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使我國鐵礦資源保障程度低、生態環境問題突出,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需求,難以保障鋼鐵工業原料的戰略安全,因此必須站在戰略高度對我國冶金礦山企業進行整體謀劃,系統整合。該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意義重大:一是從國家層面上看:通過制定鐵礦資源開發規劃,形成清晰明確的礦山企業發展"路線圖",可以規范和引領行業發展進步,整體提升冶金礦山行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二是從行業層面上看,2013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依然高達70%,在國外礦業巨頭壟斷資源導致鋼鐵全行業大面積虧損的嚴峻形勢下,通過制定鐵礦資源發展規劃,能夠推進資源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在全球礦業市場競爭中的話語權,保障我國鋼鐵工業原料供給的戰略安全;三是從企業自身上看:通過系統性的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推動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綠色發展,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
由龍頭企業牽頭編制行業的發展規劃,這在國內各行業是極為罕見的。國家工信部、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委托鞍鋼礦業牽頭制定行業發展規劃,主要因為鞍鋼礦業的發展經驗對于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近幾年,針對我國貧鐵礦石資源豐富、但無法大規模高效利用的實際,鞍鋼礦業公司以引領行業發展、保障我國鋼鐵工業原料供給的戰略安全為使命,在我國冶金礦山行業率先實施了企業發展戰略,確立了打造世界級鐵礦山企業的目標,推進管理和科技創新,建成了智慧礦山,突破了貧鐵礦高效利用的技術瓶頸,使磁精礦和赤鐵精礦完全成本均為國內同行業最低,共有7項管理成果獲得國家級管理創新成果獎,3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起草的《冶金礦山企業成本核算實施細則》、《鐵礦石硅含量的測定重量法》和《鐵礦石硫含量的測定燃燒碘量法》等三項國家標準通過了國家審定,對于減少進出口鐵礦石貿易摩擦、規范我國鐵礦石市場、重塑礦石貿易國際競爭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該公司在實踐中創立"五品聯動"礦冶系統工程理論及模式,解決了貧鐵礦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率開發利用的世界性難題,為全國貧鐵礦開發利用提供了工程技術示范。從2008年以來,鞍鋼礦業累計創效350億元以上,上繳稅金182億元。2013年,鞍鋼礦業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我國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冶金礦山龍頭企業。掌控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一位,采掘總量居世界第二位,鐵礦石產量居世界第五位,采選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本次規劃將從總體發展規劃、專項發展規劃和重點區域發展規劃三個方面,以行業目前現狀為基礎,繪制礦山行業2016至2025年十年發展藍圖。按照規劃初步設想,未來十年,國內礦山將通過新建擴建、兼并重組等途徑,加快打造世界級礦山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在東北、華北、西北和華南等地區,組建6-8個礦石產量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礦業集團;以最具資源優勢的鞍鋼礦山為龍頭,形成2億噸以上規模的特大型鐵礦山企業集團,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使國產礦比例達到50%以上,結束原料供給高度依賴進口的歷史。該《規劃》計劃于2014年底完成編制后上報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按相關程序審批、發布實施。
國內專家學者廣泛看好規劃實施的前景。他們表示:此次規劃制定實施,將誕生我國首個鐵礦資源保障戰略,標志著鐵礦資源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助推我國產生融產量規模、創新能力為一體的世界級鐵礦山企業,是我國針對國外礦業巨頭壟斷的有力還擊,對于全球礦業市場將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
?
相關鏈接:
進口鐵礦石質量堪憂 京津港墨西哥礦石100%不合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