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求職者
據蔣漢坤了解,除考研的同學外,目前整個美術學系只有一位同學找到了對口的工作,很多同學和自己一樣,就業方向和本專業不是特別有關系,如有的在傳播公司做文案,還有人在婚慶公司做化妝師,更多的還在找工作。
盡管如此,蔣漢坤仍特別淡定,或是因為他在過去的三年里早已感受到了就業的困境:剛進校時他就有所耳聞,在《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他看到美術學是2010屆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最高的專業,去年,比他高一屆的學生的就業狀況更是給了他最后一劑預防針。
2013年4月,美術學系對2013屆畢業生(碩士10個,本科生66個)就業情況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簽訂三方協議有8人(其中,4人在公司就業,2人在高校,1人在出版社,唯一一個直接對口的在上海證大美術館);有就業意向單位的有15人;考上研的有14人,有一個還在等考研結果;出國留學6人,自主創業2人,暫未找到工作有30人。
鑒于去年的情況,今年美術學系的同學有一半人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如張國報考了本系的文化遺產專業,胡敏楠跨專業報考了西南大學的教育學專業。
相較于四川美院,西南大學和重慶大學美術理論專業碩士招生人數要少得多,也因為人少,就業狀況相對要好一些。西南大學美術學院辦公室的一位老師稱該校美術理論專業畢業的研究生有“超過70%的人進入高校或中學”。重慶大學就業中心的趙老師稱,他們有90%的畢業生進入高校和科研機構工作,近兩年進公司的比例有所增加。
眾多的“誤解者”
小尤參加完四川美院2014屆雙選會后,心里很郁悶。前來招聘的單位有一百多家,她大致符合條件的也就只有三四家的文案職位而已,而且感覺對方對自己的美術史專業并不那么感興趣。
在四川美院美術學系黨委書記楊茂森看來,學生之所以在雙選會上遭遇這樣的尷尬在于外界對于美術史專業的不了解,即使有單位需要這個專業的人,他們也不知道來美院找,并且還有很多人完全不知道這個專業的存在。
閆苗大學畢業后回到老家找工作時數度遭遇尷尬情境:“是不是真的哦,你不會畫畫?”“美院里面居然還有學這個專業的。”“你這個確實不好找工作,懂(這專業)的少啊,需要的也少啊。”……
除了學校教育外,美術理論對口的專業多是文化藝術機構和藝術媒體,這些平臺被前幾年的畢業生占去了很多位置,使得這一兩年的畢業生對口就業尤為困難,他們將重心更多地轉向文化公司或跨行就業。
也有人指出,就業難不是藝術史單個專業的問題,是整個人文基礎學科面臨的狀況,如著名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在豆瓣上回答@第六感提出的藝術史就業和職業發展問題時認為,不光藝術史,這是所有文科專業都面臨的類似問題。
不過,即便存在有@第六感面臨的困惑,以及現實的就業困境,重慶本地的美術理論專業招生還是呈現出攀高的態勢,2013年四川美院美術學系也由原來兩個班級擴展為三個班級,并且又有一所高校即將開設藝術史專業。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