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曾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的何基灃:
1898年生于直隸(今河北)藁城。1923年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后,參加馮玉祥部隊。1931年任二十九軍一○九旅副旅長。1933年春,赴喜峰口抗擊日軍,以戰功升為旅長。盧溝橋事變前夕,率部駐守盧溝橋一帶,多次挫敗前來挑釁的日軍。盧溝橋事變發生后,直接指揮駐軍抵抗。1938年秘密前往延安,受到中共領導人的接見。根據黨的指示,他回到原部隊工作,同新四軍四師、五師建立了聯系,在新四軍向鄂豫皖發展和建立大別山根據地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時,時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的何基灃,根據黨的指示,和張克俠一起率部兩萬多人起義。此后,先后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四軍軍長、南京警備司令部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水利部副部長、國務院水土保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農業部副部長等職。1980年病逝。
11、曾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的張克俠:
1900年生于直隸(今河北)獻縣。1923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后加入馮玉祥部隊。1924年前往廣州,曾任陸軍講武學校教官、隊長。1926年任馮玉祥部任學兵團團副。1927年至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張自忠的師任參謀長。1931年考入南京陸軍大學。抗日戰爭期間,歷任第六戰區司令部高級參謀、副參謀長、五十九軍參謀長、三十三集團軍參謀長和副總司令等職。抗戰勝利后,任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積極開展地下工作。1948年11月8日,與何基灃一起率部起義,對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起義后,先后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軍軍長兼上海淞滬警備區司令部參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林業部副部長兼中國林業科學院長等職。1984年病逝。
12、曾在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擔任參議的劉仲華:
1899年生于山西崞縣(今原平)。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開始后,他在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擔任參議,做統戰工作,為促使李宗仁接受共產黨的抗日政治綱領作出了貢獻。當時,許多文化青年從敵占區來到五戰區,劉仲華就向李宗仁建議把這些流落到五戰區的青年組織起來開展抗日活動。李宗仁接受了劉仲華的建議,開辦了戰時青年干部培訓班。1949年4月1日,劉仲華作為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的顧問,同張治中等飛抵北平。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北京市園林局局長等職。1970年,受迫害病逝。粉碎“四人幫”后,中共北京市委為其召開了追悼會,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13、曾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作戰處科長的王啟明:
1910年生于直隸(今河北)威縣。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黨第三十二軍司令部參謀,第三十二軍營長,在中共北方局領導下從事地下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第三十二軍團長,國民黨陸軍大學戰術教官,國民黨第三十二軍中共地下黨組織負責人,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作戰處科長、高參。解放戰爭時期,任國民黨第三十二軍參謀長。1947年率部分官兵起義。起義后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參謀長,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副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云南軍區副參謀長,昆明軍區副參謀長,云南軍區副司令員,云南省副省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病逝。
14、曾任西北軍副團長的牛化東:
1906年生于陜西定邊。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被黨組織派到西北軍從事兵運工作。曾在西北軍任排長、連長,新編第十一旅參謀、軍械官、副團長。1945年參與領導該旅于陜西安邊起義。后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新編第十一旅副旅長,三邊軍分區副司令員兼新編第十一旅副旅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寧夏軍區參謀長、銀川軍分區司令員、寧夏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95年病逝。
15、曾任國民黨一一○師師長的廖運周:
1903年生于安徽鳳臺縣。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1928年奉派入國民黨三十三軍從事兵運工作。后在國民黨軍隊先后任團部副官、師部副官長、團長等職。1933年與中共失去組織關系。后升任國民黨軍少將旅長、副師長、一一○師師長。后恢復中共組織關系,在其任師長的一一○師建立中共秘密師黨委。1946年任一一○師中共地下黨委書記。1948年7月,劉伯承、鄧小平指示一一○師黨組織,要做好起義的一切準備。11月26日,國民黨軍十二兵團司令黃維決定次日集中四個師齊頭并進,向雙堆集東南方向突圍。廖運周立即派人潛往中原野戰軍六縱報告情況,并請求乘突圍之機舉行戰場起義。考慮到四個師齊頭并進,一一○師被夾在中間,不利于起義行動,廖運周向黃維建議,將四個師齊頭并進改為梯次行動,如果一一○師先攻擊得手,其他師即迅速跟進,黃維采納之。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批準了廖運周的起義計劃,規定了起義部隊行進通道和聯絡信號,指示六縱做好接應廖運周師和阻擊黃維兵團的準備。11月27日,廖運周率一一○師師部和兩個團5000人,在解放軍炮火掩護下,經六縱讓開的通道迅速向指定的地區開進。黃維以為一一○師突圍成功,命令后續三個師沿一一○師路線突圍,當即遭六縱痛擊,折回雙堆集。廖運周率部起義成功,使黃維突圍計劃失敗。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沈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委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6年病逝。
16、曾任汪偽政府上海保安司令部軍法處長等職的李時雨:
1908年生于黑龍江巴彥。1931年在國立北京法政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打入東北軍,后又潛入西安“剿總”第四處,任中尉辦事員。1936年后潛入天津,在中共北方局社會部領導下,以天津高等法院檢察官的身份從事地下工作。1939年又按照地下黨組織的安排,冒充國民黨北方代表去上海參加了汪偽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中共搜集了許多汪精衛賣國求榮的第一手情報。1940年3月,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被任命為立法委員。在取得陳公博的“信任”和“重用”后,為中共獲取了許多敵偽方面的重要戰略情報。在陳公博兼任偽上海市長的1941年至1944年期間,李時雨兼任過偽上海保安司令部秘書處長和軍法處長、偽清鄉委員會上海分會辦公廳第四處處長、偽上海警察局司法處長等職。日本投降后,李時雨又打入軍統內部,任軍統上海區第二站第二組組長(少將軍銜),就在特務頭子戴笠的眼皮底下搜集情報。1946年9月,李時雨被軍統以“漢奸”的罪名逮捕,后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零6個月。1949年2月被取保釋放后,在上海以匯中企業公司副總經理的名義從事地下工作。同年4月,按照黨組織的指示,李時雨由上海到達香港后,帶著一部用線裝書偽裝的情報,取道天津來到北平,將情報交給了童小鵬,同時也穿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公開了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被分配到中央社會部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李時雨先后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及統戰部門工作過。1982年離休前,任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顧問、黨組成員兼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99年1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
相關鏈接:
國安否認對韓提供恒大情報:這是韓國方面猜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