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7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談星余?文/圖)如今,盡管社會不斷提倡減負,但面對繁重的課業和堆積如山的試題,不少中小學生表示壓力依然很大。家住海口的鄭貴賢為了給兒子減壓,決定和兒子一起騎著自行車,花上半年的時間沿廣州北上求學打工,體驗生活。26日上午,父子倆就騎著單車,背上行囊,開啟了這段漫長的游學之旅。
計劃一路騎到北京
26日上午9時許,鄭貴賢和兒子鄭行健騎著單車來到了海口港,單車后座的旅行包內備好了干糧和衣物,準備搭乘輪渡,開始他們的游學之旅。
鄭行健今年剛滿17歲,在海口一所中學讀高二,由于沉重的學習壓力以及身體偏肥胖,鄭行健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鄭貴賢表示,為?了這次游學,他和兒子都請了半年的假,但只要兒子能從中得到歷練,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此之前,鄭貴賢父子倆已經騎行了大半個海南島,從3月26日開始往后的6個月時間,他們將騎著自行車到達更多的城市。“出發第一站就是廣州,接著到福建、上海等教育相對較發達的沿海城市邊走邊學,這次行程最終目的地是北京,總路程預計3千多公里。期間,我們會去各學校聽課拜師,帶著孩子打工鍛煉。”鄭貴賢介紹稱,這次騎行活動還收到社會一些資助,他打算在游學后,將結余的錢用來創辦“游學基金”,呼吁更多家長參與進來。
為了減輕學習壓力
鄭行健說,雖然他平時正常上課和補習,但成績一直提不上去。“每晚學習到深夜12點,早上6點就起床讀書,睡眠缺失,加上沉重的學習壓力,感覺每天都是緊繃的。”鄭行健表示,他很期待這次游學,在緩壓之余,也會從中學到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每天都很辛苦的讀書,我擔心兒子現在的身心狀況,怕他在年輕的時候就沒有了激情和動手能力。”鄭貴賢稱,因為學習成績和自身健康狀況欠佳,兒子產生了挫敗感,因此,他希望通過這次騎行游學,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同時也讓兒子找回青春的激情,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再回到學校。
不少學生感嘆壓力大
隨即,記者走訪了海口市部分中小學校,發現大多學生感到現在學習壓力不小,平時的自由時間也被剝奪了。海口華僑中學高二重點班一名女同學說,她每天需要做很多練習題,晚自習回到宿舍還要偷偷開燈學習,周末也都被補習填滿,現在要應付大量的試題還有每個月的多次考試,覺得壓力很大。
“我很同情現在的孩子,他們大多休息時間都被早晚修、試題、家庭作業等占據。”兒子正讀初三的蔣女士說,沒有游戲、沒有玩伴、沒有興趣愛好,這是很可怕的,它意味著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缺失。蔣女士表示,課業的學習固然不能忽視,但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他們的想象和創造的權力也應該受到尊重。
專家支招如何“減負”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三亞西姆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師咸卿表示,就算孩子課業再多,也應該抽出一定時間去體驗大自然,家長有義務引導孩子們向社會學習,提供適量的娛樂活動。此外,課堂可以開展靈活生動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完成基本學業之余,多親近社會和大自然。畢竟,知識不僅僅限制于書本,應該是綜合性的,孩子與家長互動,體驗社會與大自然都是成長的需要。“如果一味學習書面知識應付考試,對孩子以及社會的未來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們應該運用整體、系統、發展的觀念對待孩子的學習,建立一個系統和健康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習慣。”
此外,海南大學社科研究中心中國哲學研究所副教授滕琦也表示,應該給學生自由閱讀和自由接觸自然的時間和空間。在滕琦看來,現在學生們厭學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意義。學校和社會應該多設立例如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之類的展館,讓孩子們主動了解知識,找到學習的真正意義。另外,讓孩子們參加有意義的社團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到生活的樂趣。
?
相關鏈接:
海南中學學習壓力大 伍曉寰平時怎樣調節自己·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