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金元寶”、菊花、香燭、等傳統祭品外,今年祭品市場又出現不少與時俱進的“新潮品”。以WIFI路由器,“馬上體”冥幣、冥間證件套裝為代表的新祭品,吸引不少眼球。不過,一些老年人對這些另類祭品不大感冒,專家表示,祭祀文化是嚴肅的,應避免庸俗化,同時倡導綠色祭祀。(3月30日《楚天都市報》)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緬懷已故親友,寄托哀思的日子。然而各種奇葩的祭奠品,不是在表現對死者的尊敬與懷念,而是在展示生者的愚昧與無知;也不是恪盡孝道,而是蒙昧落后。原本莊嚴的祭奠活動因此變成了低俗的行為,不僅是對先人的褻瀆,也有違現代文明的要求。
????其實,“清明”一詞,除了氣候節令意義上的“清新明凈”之外,還包含兩層意蘊:一層是心理情感、行為方式上的清明。它意味著,面對清明時節人們的精神狀態、情感態度其實也應該是“清晰明睿”的。另一層,則是更深層面的社會秩序、規則法度上的“清明”。可見,一個過于鋪張糜費的“清明”,不僅不夠文明,其實也很不“清明”,甚至于有悖于清明的文化價值本義。
????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對逝者的尊重,不能理解生命的價值所在,那么就會產生一種迷茫。如果這種問題不斷蔓延,將可能引發群體性的精神危機。在清明節來臨之際,多想想“慎終追遠”并非泥古不化,而是希望藉此喚起人們去思考生命、尊重文明,否則,我們失去的,可能遠遠不止一個“清明節”。
?
相關鏈接:
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啟動清明文化新風尚 網上祭先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