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男子被警方帶走 照片由網友提供
?
“哎呀,我的腿啊,你撞了我不能白撞啊,得賠點錢……”上周六,魯園零工市場門前上演了一出碰瓷鬧劇。剛剛還叫囂要賠償的碰瓷男,聽到司機喊“我有行車記錄儀”后,撒丫子就跑了。而在這起路遇的麻煩中,司機是怎樣應對才擺脫了碰瓷者的糾纏,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深入采訪還原事件始末,并請民警以案說法,希望大家“且行且珍惜”。
現場鏡頭一:
碰瓷男先要錢后要煙
3月29日下午2時,和平區文藝路魯園零工市場門前聚集了很多圍觀者,人群里一輛帝豪轎車被困中央,車前一個50多歲的男子坐在地上不斷呻吟,旁邊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大聲叫嚷著,車內的司機滿臉愁容不敢開車門。
在場的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車外的兩名男子聲稱被這輛車撞了腿,而司機稱自己沒有碰到對方,是被碰瓷了。“雖然倒地的老者手破了,但是他身邊那位年輕男子的舉動是挺可疑的。”李先生在現場觀察了十多分鐘,發現年輕男子不斷拍打帝豪轎車,大吵大鬧,將聲勢弄得很大,稱要給老者討公道。人群中還有幾個幫腔的,說讓司機下車私了。
而男司機的立場很堅定,沒有向叫囂的年輕男子妥協,不同意私聊,表示已經報警,而且對兩人的舉動進行拍攝取證。
“見沒要來錢,那個年輕的男子竟然向司機要煙,可同樣被回絕了。”李先生說。
現場鏡頭二:
行車記錄儀嚇跑碰瓷男
李先生說,盡管年輕男子不斷拍打帝豪轎車,但司機始終沒有下車,只是透過玻璃縫與對方交涉,所以沒有遭到對方的進一步為難,也沒有受到人身傷害。而且司機始終拿著手機錄著年輕男子的舉動。
“聽口音兩人都不是沈陽本地的,而且好像喝了酒。”李先生說。
很快民警趕到了現場。“這時司機才從車里下來,說了句:我有行車記錄儀。”李先生說,這句話一出,人群里幫腔的幾人迅速散開,剛才還叫嚷著讓賠錢的年輕男子也逃得沒了蹤影。
“就是那個躺在地上的男子腿腳慢,沒來得及脫身。”李先生說,民警迅速將這名50多歲的男子控制住帶回派出所。
事件新進展:
碰瓷男公安局里“掛號”
據現場的市民介紹,疑似碰瓷的男子被帶到了和平公安分局南湖派出所。
3月31日,記者從和平警方了解到,警方通過調查,發現疑似碰瓷男子沒有前科。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他碰瓷,但是該男子的動機不純。考慮到并沒有得手,涉事人員又是初犯,依據實際情況,警方在批評教育后將該男子釋放。
“但是這個人已經在公安機關備案,如果再犯,我們必會嚴懲。”警方介紹,相信這個男子能夠悔過,因為他若再動這方面的主意,就不會這樣輕易地離開了。而在這起事件里,帝豪轎車司機因為自己的堅持,沒有損失。
資深民警點評:
手機取證做得對 遇到碰瓷兒別私了
真遇到碰瓷,該如何應對呢?一位有著13年基層工作經驗的資深民警,讓他對這起碰瓷事件進行點評。
“如果真的遇到了碰瓷,首先是不能妥協”。民警認為這位司機的堅持是對的。“我們注意到,雖然年輕男子不斷拍車,這位司機始終沒有下車,這也是正確的。”民警指出,當感覺自己身陷危險時,司機最好的辦法就是回避危險,在車里立即報警,還可以和這位司機一樣用手機取證對方的違法行為。當民警趕到現場時,再將自己掌握的證據交給民警。
同時警方提示,一旦遇到類似情況,要做到以下四條:
第一,及時報警。“碰瓷”團伙大多有“案底”,怕面對警察后“穿幫”。
第二,要冷靜,“謝絕”好心人的調停私了,堅決表明先去醫院為傷者檢查;同時通知你的車輛所在的保險公司,達到避免或減少自己損失的目的。
第三,如對方人多,要堅稱沒多少現金讓朋友“送錢”,請求朋友支援。
第四,如在外地,盡量記住對方車牌號,打電話咨詢該品牌車的4S店,可以查到車牌號,一般碰瓷團伙的車牌都是假的。
“碰瓷兒”治安處罰和刑法都管得著
遼寧萬嘉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憲濤指出,在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里,都有針對“碰瓷兒”行為的具體處罰規定,大多以敲詐勒索,甚至是詐騙被追責。
治安管理處罰法里規定,詐騙、敲詐勒索,可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及罰金,情節嚴重的最多可拘留15日。
刑法中,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等。
沈陽街頭常見“碰瓷兒”手段
A:先打折胳膊再結伙去碰瓷
有人倒地不起,胳膊被車“撞折”,實際上手臂有可能是被同伙敲斷的。
B:太原街新型碰瓷,手撞后視鏡
找車位時,旁邊路人的手被車后視鏡“親密接觸”,手腫起大包,其實這也是一種碰瓷手段。
C:“手表碰瓷” 擦身而過要萬元
手上戴著一塊事先就已經弄壞的山寨名表,賴對方將“名表”撞壞。
?
相關鏈接:
海口南港碼頭連發“碰瓷” 交警提醒車主別上當
南港碼頭連發“碰瓷” 目標多為外省自駕車
南港碼頭接連發生車輛“碰瓷” 警察提醒別上當
女子高速路疑遭“碰瓷”小偷“聲東擊西”拿走車內財物
高速路上當心“碰瓷” 提醒市民開車注意安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