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清明,是中國美食傳統中最好的時節。“春雨驚春”尚嫌早,大地剛剛萌動還略嫌一絲春寒料峭的單薄,到了谷雨又花紅柳綠,錯過了萌寐之初的最美年華。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各地清明特色美食 品嘗來自春天的味道(組圖)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04-02 16:11

      清明,是中國美食傳統中最好的時節。“春雨驚春”尚嫌早,大地剛剛萌動還略嫌一絲春寒料峭的單薄,到了谷雨又花紅柳綠,錯過了萌寐之初的最美年華。甚至,清明成了一個界限。比如茶,“明前”最佳,到谷雨就差了一截,到了立夏就只能棄之不聞了;比如艾草、馬蘭頭、春筍、薺菜、枸杞葉……都是過了這一時節便大打折扣的美味。

      江南的青團子

      江南的“麥漿草”,清明而生,過則難覓,也因此,用麥漿草做成的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間揪一把“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干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細膩的豆沙餡兒,民間訣竅還要放入一小塊豬油,團好坯入籠蒸熟,出籠時再薄薄刷一層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的青團子,就婷婷于眼前了。

      浙江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采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

      餡兒有豆腐干和著韭菜的,有熏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團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餃子樣但更精致些的,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

      客家美食艾糍醒神清明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像寶塔似的非常可愛。這時,女人們會把它們采下來,回家將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里蒸熟,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艾糍味道濃烈,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慣,可以在做艾糍時少放些艾葉,這樣吃起來就會滿口清香,還帶著一種特有的甘味,讓人頓時胃口大開。

      其實艾草做的菜并不只限于艾糍,只是艾糍太過出名讓人忽略了用這種食材烹制的其他菜式而已。艾草本身還有祛風的作用,所以客家女性坐月子時會用艾干來燉雞,一來滋補身體、二來驅除風邪,只要放量適當,味道會非常好。對于南方潮濕的春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春餅

      春餅,用面粉、食鹽,邊攪拌邊加水,用力攪拌、摔打、揉勻打透,直至粉漿濃如糊、有筋勁有彈性時,靜置半小時。平底鍋置中火上,攤一團面漿在鍋底,輕輕旋轉一圈,馬上就由另一人抓起,這一烤,就是一張薄餅皮了。光聽著,那幅畫面就似在了眼前……

      北京春餅

      其實北京沒什么特別的清明食物,但有一樣食物貫穿北京人整個春天,直到清明。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一咬咬到二月二龍抬頭,還要叫回嫁出去的姑娘一起吃,再一咬就咬到了清明。春餅餅皮比烤鴨餅皮要大,并且有韌性,更有嚼勁兒,北京人稱為要有“骨力勁兒”。卷的多是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豆芽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蔥花雞蛋等。油鍋里一炸,就成了老外眼中大名鼎鼎的中國“春卷”。

      閩臺“潤餅”

      清明吃潤餅,在潮汕、福建和臺灣很盛行,其實“潤餅”的正名還是春餅。泉州、廈門的“潤餅”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胡蘿卜絲、肉絲、蚵煎、香菜等混鍋菜肴,制食皆簡單,吃起來清香可口。晉江的“潤餅”復雜得多,包餡兒多種多樣,甚至能擺得滿滿一桌,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可能在里面出現:豌豆、豆芽、豆干、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卜菜、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香菜、蒜絲……

      你知道清明的來歷嗎?相傳春秋時代,晉文公流亡他國時有一次餓倒,大臣介子推從腿上割下肉烤給重耳吃。歷盡艱辛后,晉文公封賞了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獨忘了介子推。待人提起,晉文公內心十分不安,派人去請,介子推已背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尋山無果,聽進了一個餿主意:放火燒山。沒想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逃出來。火滅上山,赫然在一棵大柳樹下發現介子推和母親竟抱樹燒死了。第二年,晉文公祭奠介子推,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晉文公便把這一天定為了“清明節”。民間相應衍生出許多清明獨有的食物,比如“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面花,也叫蒸大饃。用酵糟發面,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蒸食,取意子孫多福。做面花是古時陜北女人的拿手好戲。她們憑自己靈巧的雙手,用最平常不過的梳子、剪刀、錐子、鑷子等,就能將發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與紅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配合出各種栩栩如生、猶如藝術品般的“大饃”,令人愛不釋手,舍不得吃。有些地方習慣做成飛燕,用柳條穿起來掛在窯洞頂或窗框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這樣風干的面花,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節再續上。

    ?

    相關鏈接

    你意想不到的清明最適合出游的十大城市
    3日夜間起冷空氣將“侵襲”海南 清明期間雨蒙蒙
    三亞交通局延伸4條公交線路 方便群眾清明出行

    相關鏈接:
    海口交警發布清明交通安全提示 增設停車泊位
    粵海鐵南港備戰清明小長假 4-5日為車輛出島高峰
    清明"代客掃墓"現身網上 業內提醒注意資質
    三亞交通局延伸4條公交線路 方便群眾清明出行
    3日夜間起冷空氣將“侵襲”海南 清明期間雨蒙蒙
    你意想不到的清明最適合出游的十大城市
    你意想不到的清明最適合出游的十大城市
    [來源:北方網] [作者:] [編輯:謝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