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正式公布《烈士公祭辦法》,首次對烈士祭祀活動予以規范。辦法明確了公祭活動的主體、時間、場所、參加人員以及具體程序等,并提出在清明節、國慶節或重要紀念日期間,應當舉行烈士公祭活動。
規定
1
如何舉辦
明確規定著裝站位等
民政部介紹,烈士公祭活動屬大型政治性活動,必須對組織協調、宣傳報道、交通安全、醫療保障、經費保障、禮兵儀仗等通盤考慮,保障活動莊嚴、肅穆、隆重、節儉。
為此,《辦法》明確,烈士公祭活動應有具體方案,應包括烈士公祭活動時間、地點、參加人員現場站位、著裝要求、儀式儀程等。
《辦法》明確規定,在清明節、國慶節或重要紀念日期間,應當舉行烈士公祭活動,活動應當莊嚴、肅穆、隆重、節儉。舉行烈士公祭活動,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建議和方案,報請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同時,烈士公祭活動應當在烈士紀念場所舉行。上級人民政府與下級人民政府在同一烈士紀念場所舉行烈士公祭活動,應當合并進行。
2
具體程序
公祭儀式有9道程序
據了解,舉行烈士公祭儀式,是烈士公祭活動的核心環節。民政部稱,在歸納總結各地做法、結合中國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經反復研究論證,《辦法》規定烈士公祭儀式一般應按9道程序來進行。
辦法還明確,烈士公祭儀式也可采取向烈士紀念碑(塔等)敬獻花籃的方式進行,對重大慶典日敬獻花籃儀式的程序也進行了具體規范。
辦法對烈士公祭儀式禮兵儀仗、花籃花圈護送、樂曲演奏等細節,也予以了具體規范,比如花籃的緞帶或者花圈的挽聯為紅底黃字,上聯書寫烈士永垂不朽,下聯書寫敬獻人;整理緞帶或者挽聯按照先整理上聯、后整理下聯的順序進行等。
3
延展發揮
烈士英雄事跡應宣講
按照辦法,烈士公祭活動應當安排黨、政、軍和人民團體負責人參加,組織烈屬代表、老戰士代表、學校師生代表、各界干部群眾代表、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代表等參加。
參加烈士公祭活動人員著裝應當莊重得體,可以佩戴獲得的榮譽勛章。同時,烈士公祭活動現場應當標明肅穆區域,設置肅穆提醒標志。在肅穆區域內,應當言行莊重,不得喧嘩。
《辦法》還明確,參加烈士公祭活動人員應當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工作人員組織引導下參觀烈士紀念堂館、瞻仰祭掃烈士墓。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結合烈士公祭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宣講烈士英雄事跡和相關重大歷史事件,配合有關單位開展集體宣誓等主題教育活動。
9道程序
主持人向烈士紀念碑(塔等)行鞠躬禮,宣布烈士公祭儀式開始
禮兵就位
奏國歌
宣讀祭文
少先隊員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向烈士敬獻花籃或者花圈,奏《獻花曲》
整理緞帶或者挽聯
向烈士行三鞠躬禮
參加烈士公祭儀式人員瞻仰烈士紀念碑(塔等)
點評
1
辦祭祀儀式
要避開形式主義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介紹,以往對于烈士的公祭各地重視度不夠,舉辦時也不夠莊重,“很多地方在祭祀烈士時,有人叼著煙卷、嘻嘻哈哈、漫不經心,沒有任何莊重感,這樣還不如不搞,一點意義也沒有。這是一種態度問題”。
他表示,我們經濟發展很快,但精神出了問題,沒有很好地從為國犧牲者那里得到精神力量。這幾年民間的呼吁聲很高,政府也認識到了其重要性,民政部這次出臺公祭辦法,應該說也是應現實社會要求而產生的。
公方彬早在七八年前就提出明確烈士祭祀儀式問題等建議。“以往烈士公祭為什么沒能真正感染大家?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儀式不夠莊重。”他認為,此次下發的辦法對于烈士公祭流程規定得非常細致,“但并不意味著按照這個來了之后就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搞不好還可能會形式化”。
公方彬說,儀式是用來營造氛圍,強化一種環境改造力,讓人在這個氛圍中能感受到一種滲入心靈的價值觀,一定要跟形式主義避開。
2
選公祭地點
最好在烈士墓前
此次的辦法提出,烈士公祭活動應當在烈士紀念場所舉行。不過,在公方彬看來,烈士公祭一定要在烈士墓前舉行,這樣才能避免儀式成為形式。
“要把公祭儀式變得厚重有感染力,要靠質感。”公方彬說,真正的質感是參與者們面對著真正的為國犧牲者,而紀念碑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所以儀式一定要在真正的烈士墓前進行”。
公方彬說,儀式還要有依據,要真正挖掘烈士們的故事,讓真正有感情的人把這些故事講出來。同時。要善于用犧牲者的后代以及新產生的犧牲者的故事來表達。他表示,自己曾參加過一次烈士祭祀,在烈士墓前就有人講述烈士們的故事,“現場讓人熱淚橫流,幾十年都不忘”。
公方彬說,辦法起到了一個價值導向的作用,但如果只是做一個儀式,可能真正被感動的人很少,各個地方應有所發揮,把不長的祭奠時間做到極致。
3
設國家公墓
可突破革命烈士
公方彬介紹,全國烈士陵園,很多都是為一個戰爭一次戰役而建的,但構不成整個戰爭史,我國也缺少一個上升為國家意志、具有民族精神家園特質的載體。建立犧牲軍人國家公墓,可以突破“革命烈士”局限,實現既能安葬我軍犧牲軍人的遺骸,也可以安葬國民黨抗日將士的遺骸,甚至安葬鴉片戰爭和辛亥革命時期的一些民族英雄的遺骸,這對于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凝聚民族力量都是很有意義的。
他表示,世界上出現了巨大犧牲的大國,尤其作出的犧牲富于道義價值,一般都建有國家軍人公墓,并且作為國家舉行相關紀念活動的重要場所,作為向國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一個國家不應該只有烈士死去的悲傷,還應該有精神的傳承。這些為國犧牲的千千萬萬烈士給我們帶來的精神遺產,必須挖掘和繼承。”公方彬說,國家公墓建立后,就可以考慮設立國家公祭日,每年都在這一天公祭烈士,如此也有利于烈士精神的源遠流長。
?
相關鏈接:
中方回應日本質疑:不應對公祭日說三道四
中國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海內外黃氏宗親冒雨公祭遷瓊始祖黃篪(圖)
慶媽祖誕辰1052周年 海口秀英連續三天舉辦公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