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4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林菲 實習生吳小瑩)2013年,一位八旬老人通過海口晚報,在顏春嶺安樂園為老伴的骨灰找到了樹葬地,墓園就此特意留出10個位置作為樹葬區,可是至今無人問津。
顏春嶺安樂園作為海口最大的公墓園,4月3日清早,陸陸續續迎來了前來掃墓的市民,不到10點,園中1600個停車位就已幾乎停滿。顏春嶺安樂園一位負責人說,這些市民幾乎都是來祭拜土葬和火葬的親人的。顏春嶺安樂園共有近千畝面積,目前分為土葬區、骨灰葬區和生態園區,土葬區每塊墓穴約3平方米,骨灰葬區每塊墓穴約1平方米,生態園區共30畝地,環境是園中最好的,但是卻不受歡迎。“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少人接受生態殯葬。”該負責人說。
2013年,一位八旬老人梁阿婆帶著老伴希望樹葬的遺愿找到本報,經過本報的協調,終于在顏春嶺安樂園找到了一塊樹葬地。當時,另一位市民殷阿婆看了報道也來到墓園表示要給老伴的骨灰進行樹葬。該負責人介紹,當時墓園里沒有專門用來樹葬的墓穴,特意為兩位阿婆在原有的墓地上批出一塊來種樹,一塊樹葬地3平方米,兩位阿婆合買了一塊地,成為園內第一個樹葬的墓穴。“我們特意留出10個位置,希望借此將這項業務推開,但是沒人來問。”該負責人稱,他們設想樹葬的形式是將骨灰葬在底下,在墓穴上種植一片草坪和一棵樹,旁邊立一小塊石碑,當時他們也希望借著園里第一例樹葬的契機將該綠色殯葬服務推廣開來,可惜近一年來無人問津。
隨后,記者也走訪了海口第一家公墓園吉蔭賢陵園,管理處主管王先生介紹,該陵園始建于1995年,1996年投入使用,共有100畝地,自從政府號召推廣綠色環保殯葬方式后,他們也做好了推出相應服務的準備,但是長年來,只是偶爾有人來咨詢,沒人采用,所以墓園一直未開展樹葬、花葬等服務。
黃女士一家人一早就提著烤乳豬、香燭等祭品到顏春嶺安樂園祭拜祖先,今年78歲的黃女士稱,自己的老伴去世得早,當年特意選擇了土葬,對她來說,勉強能接受火葬,但是樹葬、海葬等方式,看起來好像沒有為逝去的親人留下一塊“好福地”,會被別人笑話。黃女士的兒子張先生表示,他聽說內地十分流行綠色生態葬法,他認為這樣的方式更環保,比如樹葬,將骨灰葬于樹下,不但節約土地,也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回歸自然。
顏春嶺安樂園的負責人稱,接下來他們會將生態園區作為工作重點,將生態園區打造成具有藝術性的、生態環保的墓園區,希望有更多市民能改變傳統觀念,選擇綠色殯葬。
?
相關鏈接:
周末兩天海口萬人顏春嶺公墓祭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