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拿一次藥162塊錢,現在只需要141塊了,一年算下來還是省了些錢的。”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港坡村的吳大叔患有慢性支氣管炎,雖說不清楚公立醫院改革到底是什么,但他明顯感覺到作為“老病號”的就醫負擔減輕了。
2012年10月起,我省以三亞、文昌、澄邁、陵水、屯昌、昌江和保亭七市縣人民醫院為試點進行公立醫院改革。去年5月1日起,進行改革的7家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并確保試點縣級公立醫院的藥品價格降低15%,對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上調醫療服務價格補償70%和增加財政補助30%予以補償。
這一舉措令像吳大叔一樣的慢性病患者和住院患者得到了實惠。
陵水縣人民醫院院長蔡雄表示,該院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全部由縣財政補償,不轉嫁給消費者。以陵水縣醫院前3年藥品銷售收入計算,該院平均每年藥品銷售帶來的利潤約為450萬元,取消藥品加成后,藥占比從45%下降到了40%。
據了解,今年我省將強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將繼續抓好三亞、文昌等7個市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另外,新增三亞市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瓊中縣人民醫院、瓊海市中醫院、定安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東方市人民醫院等7家公立醫院納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將重點探索建立長效補償機制和法人治理、人事分配等制度,取消藥品加成,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我下午下班后過來給孩子辦出院行嗎?”近日的一個午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內兒科病房護士站,秦衛東得到護士肯定的回答后,準備先去上班。他剛出生7天的孩子因為新生兒肺炎一直住在醫院,孩子病好了即將出院,秦衛東別提多高興了。
秦衛東一直跟記者說自己格外幸運,趕上了保亭縣人民醫院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孩子的病得到及時治療,還省去了許多奔波的麻煩。“早兩年,這醫院根本就沒有專科兒科醫生,而且連兒科病房都沒有,我一個親戚家孩子生病,都是往三亞去治療的。耽誤工作不說,開銷還特別大。”秦衛東口中的變化,得益于2012年保亭縣人民醫院公立醫院改革中的大膽嘗試: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托管保亭縣人民醫院。
提起曾經的保亭縣人民醫院,76歲的“老病號”王錄光直搖頭。“那時醫院環境特別差,而且一些病根本治不好,我經常去三亞看病。”對比過去,王錄光此時正躺在新建不久、干凈漂亮的保亭縣人民醫院住院病房內,接受著內科醫生專業的診療。
改變發生在2012年7月,借著公立醫院改革的東風,保亭縣人民醫院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全面托管。齊魯醫院分批次派出專家團隊和管理團隊到保亭縣人民醫院坐診、進行管理。從此保亭縣人民醫院不再只有大內科和大外科兩個科室,而是發揮齊魯醫院專家作用,新增了兒科門診、兒科病房、內科專家門診和內兒科病房、骨科門診和骨科病房、血液透析室等12個科室以及腹腔鏡微創治療中心。
齊魯醫院專家對保亭縣人民醫院醫生進行一對一的帶教。保亭縣人民醫院兒科主任胡其共在此工作已經20多年。“以前新生兒黃疸都沒辦法治療,許多孩子都是接生出來后便被家長帶走到三亞或者陵水的醫院治療,又折騰又費力,患者意見特別大。”胡其共說,如今在齊魯醫院專家的帶教下,新生兒靜脈營養、藍光、保溫箱等技術都掌握了。“現在啊,不止是保亭的病人不用出去看病,還有一些其他市縣的病人跑到我們這里來看病咧!”胡其共驕傲地說道。
據保亭縣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一對一的帶教,保亭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還定期到齊魯醫院進修學習,提高技術水平。同時,通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海南分院的平臺面向省內外公開招聘了一批人才。
據保亭縣衛生局測評,保亭縣人民醫院改革前,保亭患者轉診率為40%,現在轉診率下降到10%。醫院手術臺次、業務收入等主要業務指標增長幅度超過100%,住院病人增長幅度更是高達180%。保亭縣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縣醫院業務能力提高了,患者紛紛回流。(本報保城4月3日電)
訪談
對象:省衛生廳副廳長楊俊
今年我省將擴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打破公立“大鍋飯”啃下醫改硬骨頭
醫改難,其中的公立醫院改革可謂難上加難。作為能最直接讓老百姓受益的公立醫院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改的成敗。然而體制、機制、人事、政府辦醫職責的界限劃定以及縣級醫院轉診率居高不下等難化解的問題,令公立醫院改革成為醫改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面對這塊硬骨頭,省衛生廳副廳長楊俊直言,已經趟入深水區的海南醫改決不會停滯不前,必須靠有效的實招探索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改革之路。未來,我省公立醫院改革將從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整體出發,擴大試點,注重頂層設計,找準路徑,體現改革針對性。一系列重大變化,將隨改革深入,逐一落實。
公立醫院改革之困
大部分試點公立醫院負債運行
據了解,雖然我省公立醫院改革已見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目前海南省部分試點市縣公立醫院改革存在政府補償比例偏低、偏離了政府補償方向、大部分試點公立醫院負債運行等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人事編制和績效分配改革遲緩。據了解,在試點單位中,只有澄邁縣人民醫院人員編制接近1.4人/床(標準為1.4-1.5),其余都處于嚴重缺編狀態,導致人才引進難、現有人員不穩定的問題。另外,醫院內部收入分配機制不科學。一方面,醫院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收入的比例較低,難以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醫生的收入未能充分體現其勞動價值,難以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
此外,省內縣級醫院向上級醫院轉診率依然偏高,90%的病人在縣域內就醫難以實現。據了解,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鎮職工醫保縣外就診率高達50%,占總費用的60%;屯昌縣上級醫院轉診率達20%,其他市縣平均也超過15%。
“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老百姓寧愿擠到大醫院也不愿在家門口看病,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公立醫院改革便難見實效!”楊俊說。
打破大鍋飯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部署中,提到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舉措。“深化醫改正在迎來新的契機。”楊俊說,“讓老百姓滿意的改革,必須要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而質量的提升核心是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他表示,缺少合格的人才,即使大樓建得再漂亮、設備再先進,基層也難以提供較好的基本醫療服務。如果沒有合理的薪酬制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從醫,如果仍實行“大鍋飯”分配制度,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難以激發,那么看病難還會以各種方式持續困擾患者。
楊俊表示,我省今年將在試點公立醫院改革單位探索符合省內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人事管理上也將有所突破,通過鼓勵社會辦醫、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等方式,讓優質醫療資源流動起來,真正可以下沉到基層。
推進分級診療
避免過度消耗優質醫療資源
“大醫院一床難求,資源不足,然而一味地無限擴充三級醫院規模增加病床,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楊俊說,我省醫療保障不斷提高,在鼓勵患者基層就醫上醫保報銷比例的不同也發揮著杠桿作用。“可再多的醫保投入,也改變不了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的現實。能在基層解決的小病卻一定要擠到大醫院,除了患者花錢受罪,同時也是在浪費寶貴的優質醫療資源,影響到真正需要資源的重大疾病患者。”楊俊說,提高基層醫療能力才是實現分級診療,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
據了解,我省今年將推廣陵水黎族自治縣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改革、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示范化、標準化工作經驗,深入推進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同時,創新性地推進《關于進一步提高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的意見》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人事和收入分配機制的指導意見》實施。(本報海口4月3日訊)
點睛
公立醫院改革要敢于闖“雷區”
醫療衛生體系中,公立醫院占據主體地位,承擔全國醫院90%左右的總服務量,公立醫院改革已經成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醫改難點。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根本目的是維護人的健康權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如何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成為公立醫院運行下一步亟待探索的難點問題。
長期以來,醫務人員“大鍋飯”分配制度下,令部分醫生們偏離職業道德,在處方上尋找“價值”。采訪中省衛生廳一位負責人稱,用計劃經濟色彩的人事制度來指導市場經濟影響下的醫療服務體系的狀況如果不被打破,按照傳統的事業單位的思路去設計醫療服務行業的薪酬制度,顯然難以讓薪酬制度回歸到公平合理的狀態。
大刀闊斧地進行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足夠的勇氣闖“雷區”。“雷區”一日不去觸碰,公立醫院改革便一日無法給老百姓一張最滿意的答卷。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被齊魯醫院托管的大膽嘗試,也曾經歷了重重困難,也有種種不完善。但其施行后帶來的正能量,讓當地的老百姓不再舍近求遠,不再冒著生命危險無奈轉院,不再擠到大醫院去感受看病難、看病貴。
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可以將病人留在基層,實現大病、小病分級治療,對于改善需求性醫療資源的擁擠,和緩建老百姓看病難有明顯實效。
一系列改革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都將牽扯著公立醫院改革的走向。這些改革制度的力度能否直搗“病灶”,則決定了公立醫院改革的成敗。
鏈接
公立醫院今年改革動作
-新增7家公立醫院納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將重點探索建立長效補償機制和法人治理、人事分配等制度,取消藥品加成。
-推廣陵水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改革、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示范化、標準化工作經驗,深入推進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
?
?
相關鏈接:
單獨兩孩放開致醫院建檔難 黃牛代辦最高收5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