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城鎮化如火如荼。由于生活垃圾增速過快,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加之村民還未形成環保意識,垃圾圍城、垃圾圍村問題日益突出。
????經過近些年的積極嘗試,不少地方逐漸摸索出了破解“垃圾圍村”困局的法子。本報記者近日深入海南、廣西、吉林等地調研,近距離觀察農村垃圾處理經驗。
????海南定安次灘村微信調動村民環境意識
村容大變樣 靠的是心齊
本報記者 黃曉慧
“來我們這兒,有沒有覺得心情舒暢?”一走進海南省定安縣新竹鎮次灘村,村民胡瑞高就迫不及待地問。很難想象,眼前這個村道整潔、綠樹成蔭、芳草萋萋的村莊一年前還“困在”垃圾堆里。
????說起那時的次灘村,村民胡邦利直擺手:“何止垃圾圍村,垃圾能把村子埋咯。沒人想回來住。”和很多村民一樣,胡邦利也搬到村外自己蓋的新房里,在村里只留下一間年久失修的祖屋。720人的村子一度只剩下200多常住人口。
????短短一年,次灘村怎么變化這么大呢?
????去年春節,在上海工作的胡詩澤回次灘村過年,大年初四召集全村人開了個會,下決心整治村容村貌。當時他們選出了由村干部、熱心村民、次灘村籍大學生等20人組成的創建領導小組,并開了“我們愛次灘村”的村務微信群。群里有136人,不光有次灘村的,還有很多來次灘村義務服務過的志愿者。
????二月初二龍抬頭,次灘村環境整治按計劃正式開工。可胡詩澤沒想到,這件群眾基礎不錯的事兒,一開鑼就遇到麻煩——“這個豬圈不能拆”、“那棵大樹不能移”……
????胡詩澤先和微信群的次灘村年輕人說理,再讓他們去說服自家長輩。他還把自己拍到的與鄉村建設有關的照片共享到微信群里,比如江浙一帶的美麗鄉村、臺北街頭特色的垃圾桶。在年輕人的帶動下,長輩們開始接受微信,有些人還用上了“癮”,現在群里最年長的有50歲。除了微信群,他們每周五都用“YY語音”開村務討論會。
????后來,創建領導小組又帶領全村人到文昌、海口等地的文明生態村參觀,回來后村民們的態度發生了徹底轉變,再動工修村路時,全村老小都出動了。一年的工夫,1800多米環村路完成了硬化,5000多米的村屋巷道也修整如新。
????村里沿襲了老習慣,將全村分為6個清潔衛生區,3個生產隊各配兩名隊長,每名隊長負責管理一個衛生區,定期清掃。這樣的義務勞動不記工分,沒有報酬,村民們卻不擔心日子久了會懈怠:“我們都是村里的義工。”
????如今,次灘村家家門口都擺著由破舊的涂料桶、塑料桶“改裝”的垃圾桶,村道上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個大垃圾桶,垃圾運輸車每天沿著環村路收垃圾。
????去年4月,定安縣城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建設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農村垃圾“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村村都有垃圾桶,每個鄉鎮都建垃圾轉運站,及時將垃圾壓縮后運到全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集中處理。
????胡詩澤認為,目前有些村莊建設,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了很好的硬件設施,可是村民沒有真正參與建設,缺乏村莊主人翁的責任感,很難珍惜和呵護村莊的環境。
????在他看來,微信群是鄉情互動的平臺,讓生活在天南海北的同鄉人,把鄉情續起來,并用知識技能反哺家鄉。“溝通帶來信任,大家有好的理念,通過微信等現代通訊工具,凝聚到一起,慢慢地引導和影響村民,為村莊的治理和發展群力群策,能夠事半功倍。”胡詩澤說。
廣西來賓興賓區回收農藥包裝
賺了油鹽錢 美了咱田園
謝振華 莫益路
4月1日,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鄉岜山村岜馬屯,成片的甘蔗苗,綠油油的,一望無垠。不少蔗農忙碌其間,噴施防蟲藥和除草劑,但田間地頭竟看不到一個農藥瓶或包裝袋。裝農藥的瓶瓶袋袋,都去哪兒了?
“喏,它們都在這呢!”正在噴藥的村民卓福信解開了疑惑,他手提一個大塑料袋,農藥瓶袋都裝在里面,“隨手撿起,拿回村里給甘蔗管理員,一個一毛錢哩!哪個舍得亂丟?”
????興賓區是我國最大的縣級糖料蔗生產基地,全區甘蔗種植面積150萬畝,每年用于甘蔗殺蟲、除草的農藥使用量達1314噸,產生農藥廢包裝袋2550萬個。“這些廢包裝袋不易分解,以前都不能回收、無害化處理,被蔗農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池塘溝渠,既污染了田園環境,又危害了鄉親們的身體健康。”興賓區副區長黃謝賢說。“搞農業,用農藥總難避免,包裝袋不隨便丟又能咋辦?不能帶回家吧?”岜山村支書卓英連說,“田里山頭垃圾越來越多,我們看在眼里,心里也急。”
????為破解農藥廢包裝污染環境難題,興賓區在2011年6月啟動了“百萬畝蔗區農藥廢包裝回收處理項目”。廣西凱米克農業技術服務公司與興賓區域內制糖企業合作,公司生產甘蔗防蟲、除草農藥,糖廠購買農藥贈送給蔗農,公司和糖廠再回收農藥廢舊包裝。“蔗農把廢棄物交到村,村再交到鄉鎮,鄉鎮就近拉到制糖企業,我們再送到柳州市一家垃圾廢棄物處理廠處理。”凱米克公司總經理徐宏介紹,公司對農藥廢棄物按照每個0.2元有償回收,即蔗農一個得0.1元,村甘蔗管理員、鄉鎮甘蔗站管理員得0.1元。“回收得多,大家收入就高,積極性很高。”
????項目實施以來,已回收農藥廢包裝270萬個,凈化蔗區環境覆蓋面積超100萬畝,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導、企業實施、群眾參與、市場運作”農藥廢包裝回收模式。徐宏說,項目實施后,甘蔗種植農藥中毒事故發生率下降了90%,蔗農科學用藥率提高了85%,既反哺了社會,又改善了蔗區生態。
????岜馬屯年逾花甲的陳可先老人說,前一陣,自己一邊放牛一邊用竹簽撿田間地頭的農藥空袋子或瓶子,多的一天能撿五六十個,一個月能有100多元收入,足夠買柴米油鹽了。“現在大伙都注意不亂丟,一天能撿幾個就不錯了,這個工做不長咯。但我高興,田里干干凈凈,比賺這點小錢強!”
????黃謝賢認為,這一項目不僅有效地減少了農藥廢棄物的污染,更提高了農村鄉親的環保意識。但他也同時指出,項目本身還存在局限。興賓區有24個鄉鎮1700個村屯,目前只在300個村屯設立了收購站,由于收購點遠,再加上價錢不高,有污染,一些村屯的群眾撿拾廢棄物的積極性還不高。此外,項目在鄉鎮、村屯宣傳力度不夠,還沒有做到家喻戶曉。
吉林通化新開村垃圾處理生態化
垃圾分類扔 處理不累人
本報記者 祝大偉
????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村里的垃圾也日漸增多。“俺們村里的垃圾,有種地生產的垃圾,還有生活垃圾。以前村頭一堆、隨手一扔就處理了。”吉林省通化市新開村的李福堂說,現在家家的垃圾都要從“桶”到“池”再到“房”,最后到縣里。
????新開村共有3個自然屯,262戶人家。村里給每戶都分了兩個塑料桶,分別收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
????家里的垃圾需要倒入路邊的垃圾池。這個水泥垃圾池約4平方米,有蓋子防雨水,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新開村一共有20個這樣的水泥垃圾池,大致按照每10戶家庭共用一個建在路邊。
????垃圾進了池子,村里的保潔員就接管了。李福堂告訴記者,目前村里有三位保潔員,每天都會把池子里的垃圾清理一遍,一年四季天天掃衛生。“每個保潔員月工資1600元,鎮和村對半攤,按月發工資,干活那是相當來勁。”
????如今,每個村都給保潔員配備了專業的粉碎機、鏟車、垃圾運送車。保潔員按著屯子走,把垃圾池里的垃圾用車運回村頭的垃圾分類間。李福堂所說的“房”就是面積60平方米的垃圾分類間,分別儲藏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
????在新開村,村屯路邊還放置了12個垃圾箱,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個桶,便于收取隨手扔掉的垃圾。這些垃圾箱和散布在村屯的牛羊糞、秸稈等生產垃圾,都由保潔員負責清理收集到垃圾分類間。
????在垃圾分類間旁,有一個900平方米的堆肥場。“像秸稈、大糞啥的可還田垃圾在堆肥場里漚肥,這可是種地用的好肥料啊。”李福堂說。
“現在村里人很多還不懂啥叫垃圾分類,保潔員把垃圾收到垃圾分類間后往往還得再細分。”李福堂說。無論是家里的,還是田里的垃圾,到了垃圾分類間,就面臨待轉運和收儲待售兩種結果。“像紙殼、瓶子之類的可回收垃圾,由保潔員賣出去,還能給自己增收。”李福堂說。經過垃圾分類間,有毒、有害的垃圾要由縣配發的專用車輛及時轉運到縣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剩下的無害垃圾就地減量化填埋。
????通過按照統一標準建設農村垃圾清運體系,通化市在試點地區實現了農村垃圾“戶定點、屯分類、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態化處理模式。
????雖然農村垃圾有了合理的回收渠道,垃圾大部分都能夠就地處理,但以種田為生的新開村并未就此止步。
????種植的季節,在農藥使用高峰期,農藥瓶類的垃圾便成為農村中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以前農藥瓶子干脆就直接丟掉了,現在村里派專人收,一個瓶子兩三毛錢。村里花不了幾個錢,就能調動家家戶戶的積極性,農藥瓶啥的能收的溜干凈。”李福堂說。
????此外,新開村還開展室內室外衛生標兵戶評比、白色垃圾換日用品等小活動。李福堂說,“有的老太太在本村撿不到塑料袋,去其他村串親戚都不忘撿回一包來換日用品。”
(原標題:莫讓垃圾傷害了美麗鄉村)
?
?
?
相關鏈接
海口兩日清理垃圾837噸 堅決遏止“臟亂差”現象·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