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4月5日電 1947年,一位名喚任化南(音)的解放軍戰士犧牲并安葬在河北省隆化縣郭家屯鎮漠河溝村。次年起,與烈士僅有數面之緣的普通農民李瑞德一家每逢清明、春節都堅持為其掃墓,數十年從未間斷。如今,李瑞德老人已去世多年,他的孫子李鐵又擔起掃墓的責任。
34歲的李鐵是一名建筑工人,每年清明期間,他都要從工地趕回家為烈士掃墓。“2012年,爺爺去世前,囑咐我們一定要看好烈士墓,把他當自己親人看待。”李鐵說。
李鐵說,爺爺給他講過,解放戰爭期間,任化南在原河北豐寧縣蘇家店區開展土改工作,1947年農歷9月末,遭遇一伙土匪偷襲,任化南不幸被俘。
土匪對任化南威逼利誘、嚴刑拷打,要他供出區委會和區小隊設置及布防情況,他寧死不屈,終被土匪殺害,犧牲時年僅26歲。土匪走后,老百姓將他的遺體葬于漠河溝村小高臺溝門。
出于對烈士的敬仰,曾任漠河溝村青年主任的李瑞德,從1948年開始,每逢春節、清明,都往返10多公里到烈士的墳前,點上一炷香、填填土,一直堅持了60年。
后來,李瑞德患病,行動不便,就把這項任務交給了小他2歲的妻子任淑蘭。接過丈夫的囑托,任淑蘭每年都要拄著拐杖從家走到任化南的墓地培土、祭奠。
2010年開始,隆化縣開始對縣內烈士墓進行集中修繕、管護,2013年,任化南烈士墓被集中安放到距漠河溝村110公里外的隆化縣東山烈士公墓。
如今,李鐵的奶奶任淑蘭老人已經85歲,加之到烈士墓來回220多公里,李鐵擔心她身體吃不消,就主動擔負起了掃墓工作。
“烈士墓雖然被移走了,但任化南是為了郭家屯的百姓犧牲的,大家不會忘記他。”李鐵說,“今后我會替爺爺奶奶繼續完成他們的心愿。”
據任淑蘭老人回憶,任化南是張家口市張北縣人,丈夫李瑞德年輕時還曾自費去張北縣尋找過烈士親人,但沒有成功。她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借助各方力量,幫助烈士找到親人,把尸骨移回去,讓烈士不再孤獨,也幫助李瑞德完成生前遺愿。
?
相關鏈接:
清明時節雨紛紛 今年清明海南雨中掃墓注意防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