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不僅通過對增速目標和合理區間的詳細闡述,解答了各方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和疑慮;更是通過對未來發展‘三大動力’的梳理和提煉,有力地回擊了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張立群說。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要加快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把改革作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動力源泉。
李克強總理強調,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我們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建設,形成有益經驗,并復制與推廣到其他地區。
“最根本的是通過改革,達到讓市場在配置資源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局面,這對于未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蔡進指出。
在調結構方面,王軍認為,無論是城鄉和區域差距,還是三次產業結構和新興產業布局,都蘊含著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例如演講中提到的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從破解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問題入手,有序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都將給未來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居民消費提供強大動力。
在改善民生方面,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而且改善民生可以有效打消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直接拉動居民消費,有助于構建由消費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新格局。
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中國與亞洲國家在融合發展中共贏
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與亞洲息息相關。作為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潛力的地區之一,亞洲經濟的走向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未來。本屆年會正是以“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為主題。
“新形勢下,亞洲保持發展勢頭需要源頭活水,最重要的是發掘新的動力。”李克強總理提出,第一,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第二,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第三,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慢,但體量還是很大、增速還是較快的,能給亞洲國家發展創造機會、帶來好處;另一方面,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亞洲國家的市場和資源等等。雙方是相互依賴、可以共贏的。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雖然亞洲許多新興經濟體發展遇到一些困難,但亞洲有令世界羨慕的制造業基礎,百姓勤勞節儉擁有龐大的儲蓄。發展不平衡反而令亞洲形成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的基礎更扎實。在發展上先行一步的國家可以給后來的國家提供出口市場,而后來國家又可以給先行國家提供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有利于形成差異化、多元化、互補的發展模式。
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提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亞洲地區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談判,是對既有成熟自貿區的整合。中方愿與各方一道,積極推動談判進程。希望RCEP在2015年能夠達成協議。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指出,現在亞洲的區域合作主要為東盟與其他單個國家(地區)的“10+1”模式,RCEP將變成“10+6”的統一大市場,對亞洲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形成經濟發展新動力起到積極作用。
“通過推動RCEP的建成,可以有效提高亞洲區域內貿易的比例,減緩全球經濟周期震蕩的劇烈影響,提升亞洲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為亞洲經濟體提供新的發展動力。”李向陽認為。(記者劉錚、劉羊旸、郝亞琳、華曄迪、王暉余、孫奕)
?
點擊進入專題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