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凌晨,位于舟曲縣城東北部的三眼峪暴發泥石流,當時剛建完的4道大壩被沖毀,不僅沒能發揮作用,反而帶來更大災難。
????????近日,京華時報記者赴舟曲泥石流發生地,探求三眼峪4道大壩如何成為豆腐渣工程的內幕。附近村民稱,災難發生前,已發現工程質量問題,但找到縣環保局和縣政府反映沒有用。如今雖然環保局工作人員稱事情已經過去了,不便和領導聯系,但是這個豆腐渣大壩依然讓當地村民如鯁在喉。
????????□現場探訪
????????大壩內部填沙礫殘體徒手可抽石
????????4月9日,記者來到了舟曲縣城三眼峪溝內新建的追思園,遠遠便可看到矗立在廣場上的紀念碑,紀念碑后圍著一面稍呈弧形的追思墻,墻上刻著1700多名在泥石流中遇難和失蹤的當地百姓的名字。
????????三眼峪呈“Y”字形,兩條支溝交匯后,自北向南,自上而下,匯入呈東西狀橫貫舟曲縣城的白龍江。在三眼峪溝兩側,左側依次分布著三眼峪村、北關村、南街村,右側則為月圓村、北街村和東街村。4月10日,來自三眼峪村的馮山松、月圓村的薛山嶺和北街村的蔣阿姨等幾位村民,帶著記者自三眼峪底部一路向上進山。
????????進入三眼峪約數百米處,記者便看到一道鋼筋混凝土大壩,壩體紅字顯示該大壩為“三眼峪主一號壩”。沿山溝繼續往上爬約500米,便可見三眼峪二號壩,再上行約500米,在“Y”字交匯處,可看到大一號壩、小一號壩分別建在三眼峪左右兩條支溝上。4道大壩均為鋼筋混凝土建筑,壩基寬約20米,壩頂寬約10米,壩體上打著30個過水孔,底部留著過水涵道。
????????“這是泥石流后新修的大壩,”馮山松撫摸著大壩說,“大壩若建成這樣,泥石流絕對沖不動,那1700多人就不會死!”
????????在三眼峪一號壩北側約30米處是突發泥石流前所建的1號壩殘體。記者現場看到,該壩西側僅靠山體,壩體殘留僅約3米,壩底寬約2米,頂部寬約80厘米,大壩外側砌著石塊,用水泥勾縫,內部卻堆著石塊、沙礫,稍微用些力便可徒手抽出石塊,泥土碎石也隨之塌下。“4道大壩都是這樣做的,外面是砌著石塊,用水泥勾縫,中間則裝著挖掘機挖的碎石。”馮山松說。
????????□災民講述
????????發現大壩有問題多次反映無人理
????????72歲的蔣阿姨反映,是她最早發現大壩的質量有問題。2010年三四月份,大壩還在建時,她進山發現1號壩前有兩三個工人正在往壩體內填沙土和碎石。2號壩處有十多個工人也是這么干。蔣阿姨將情況告知其他村民,大家來看過,“都說大壩建成豆腐渣了,我們就擔心水出來,人就完了。”
????????村民反映,炸山取石、就地取沙是大壩建設過程中的兩個最大問題。一名村民說,大壩在建時,施工方并沒有另行開辟采石場,“就在三眼峪溝里開山炸石,一連炸好幾天,石塊夠了就停止炸山,用完了再接著炸。”村民稱當時大家就要求停止炸山,也找到環保局和縣政府反映,但是沒用。大家認為炸山松動了原本就松動的山體,就地取沙因含土過重且沒有淘洗,令大壩成了豆腐渣。記者在三眼峪溝內發現一塊巨石,巨石一側還留有一個深深的洞眼,“洞很深,就是炸山取石時留下的。”馮山松稱。
????????2010年8月8日凌晨,三眼峪東側不遠處羅家峪也發生了泥石流。羅家峪上游沒建大壩,部分村民還把房子建在了河道上,“但只死了十幾個人”。三眼峪村民認為,本為攔洪的大壩,因為質量問題,在泥石流發生時不僅沒能發揮作用,反而帶來更大災難,“大壩其實是修成了蓄水池,第一道大壩被沖垮后,夾帶泥沙、石塊從高處一起泄下,為沖擊下一道大壩增加了能量,最終奪走了1700多條人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