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24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李傳華 見習記者杜潤濤 特約記者劉波)一排分類明確的垃圾桶并排擺放著,后面是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指導牌,小區的一位女士在把手里的垃圾一一投入不同的垃圾桶內。這是4月23日,記者在海口市垃圾分類試點單位瓊山區區委宿舍大院見到的一幕。
垃圾分類讓居民環境意識增強
瓊山區一位垃圾分類回收業務負責人說:自瓊山區區委宿舍大院和建國路被確定為試點單位之后,就立即展開了知識宣傳工作和垃圾分類回收容器的發放。宣傳采取挨門挨戶的進門宣傳,宣傳率達到100%,試點單位居民的知曉率也高達89%;容器也發放到位,為每個住戶都發放不同的小型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同時環衛工作人員也對居民如何在家進行正確和方便的分類進行指導,目前,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實際分類工作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采取垃圾分類回收有很多好處,不但有利于環境的凈化,同時也會讓一些可回收垃圾更方便地進行再利用。”該大院居民李先生向記者表示。
“不知道這單位被選中了試點單位,但是我看到指導牌以及宣傳手冊,根據上面的知識,我自己在家里也會進行一些適當的分類,然后才會放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放綠色桶,其它垃圾放藍色桶,餐廚垃圾放灰色桶。”另一位居民自豪地說。
瓊山區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垃圾分類試點讓居民們的環境衛生意識增強了,許多居民會主動的對垃圾進行分類,還會對垃圾分類不清楚的其他居民進行講解和指導。
垃圾分類讓環衛工人勞動量減輕
在建國路上,一輛輛垃圾車裝滿了垃圾等著運走處理,在垃圾車里,有的各種垃圾混雜在一起,有的垃圾界限分明地分開著。
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以前沒有進行垃圾分類的時候,街道上許多地方充滿著各種刺激難聞的氣味,自從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以來,各種垃圾被分開,街道上的氣味好多了,而且我們在進行清掃垃圾的時候也方便多了,各類垃圾被裝進不同的垃圾桶內,給我們的清掃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
呼吁更多市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
海口市環衛局局長李永勝介紹說,平常所生產的生活垃圾有許多垃圾都是可被回收的,這一部分可被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可以節約大量的相關資源;垃圾隨便扔,不僅會提高清除成本,還會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
瓊山區垃圾分類業務股長何偉說,垃圾分類回收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全民的參與才能使這項工作收獲最大的成效。
海口市環衛局業務處負責人也表示,政府引導只是一個方面,要想垃圾分類真正取得實效,需要更多市民參與進來,形成一種良性的氛圍,希望更多的市民把垃圾分類當成一件利于海口城市管理、利于環境衛生、利于提升自身修養的事來做。
?
相關鏈接:
世代傳承的保護情懷 東寨港村民打生態牌吃環境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