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浙江某高校面向大一學生發起課堂“無手機”倡議,然而當手機越來越成為“必需品”的當下,課堂“無手機”又是否是治療“低頭族”的一味良方?(4月26日《中國青年報》)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在低頭看手機。”這是網上頗為流行的一個段子。自從智能手機普及以來,這個“最遠的距離”也成了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只見老師在講臺上口干舌燥辛苦講課,學生卻在下面手忙指亂低頭玩手機,課堂成“低頭族”重災區。
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只顧低頭玩手機而不注意看路的同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時間發微信、刷微博、玩游戲的年輕人也無處不在,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因為沉迷網絡,玩電腦和手機造成家庭關系淡漠的情況不在少數,還有不少年輕人因此患上了“強迫癥”,每天不上網就難受。他們在互聯網創建的虛擬世界里如魚得水的同時,似乎忘記了,真實的世界就在身邊,親情、友情也需要面對面地交流來呵護。
更讓人擔憂的是,“低頭族”呈現“低齡化”趨勢。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孩子過去上網成癮,現在斷了網線,鎖了電腦,可又迷上了手機,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甚至上著課也偷偷看手機。前不久,重慶一家長欲捐40萬為全校學生換傳統手機,其實就是罪魁禍首的智能手機使其兒子成為了“低頭族”,傷害了視力和頸椎,造成了記憶力嚴重降低,使孩子的溝通能力缺失,造成攀比心理滋生,成績大幅度下降。
智能手機能給大家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是還是應該適可而止。孩子需要昂著頭成長,“抬起頭”做人,小小屏幕帶來的世界不能給你現實生活中最真最美最豐富的享受。
?
相關鏈接:
課堂"低頭族" 老師:手機成"打不退第三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