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校園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引起廣泛關注。2010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意見稿,也將“加強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納入其中,體現政府重視、全民關切。
????????中小學生安全,關系千家萬戶,也關系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建設平安校園,是每個家長老師的心愿,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心愿。為此,本版推出“聚焦中小學生安全”特別策劃,也希望安全教育能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
????????聚焦中小學生安全之一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防學生溺水安全工作再次成為教育部門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數字顯示,在我省的學生安全事故中,溺水事故造成死亡一直居最高。家校攜手一起防溺水,全社會聯動構建防護網,為孩子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溺水事故是“頭號殺手”
????????統計顯示,因溺水事故造成相關死亡,是我省中小學生安全事故“頭號殺手”。近期,我省接連發生學生溺水事故:今年3月30日,儋州那大六小和群英學校分別發生1起學生溺水事故,造成2名學生死亡;4月1日,保亭新星慈航小學發生1起學生溺水身亡事故。
????????對于高發的中小學生溺水安全事故,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曾維陸分析,學生溺水事故主要表現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多發生在周末、節假日或放學后;二是多發生在農村地區;三是多發生在無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四是多發生在自行結伴游玩過程中,有的是結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救落水同伴至多人溺亡;五是多發生在小學生、初中生當中,且男生居多。
????????家校攜手一起防溺水
????????對于預防溺水事故,省教育廳多次要求,每一所中小學校要召開一次預防溺水專題家長會,向家長宣傳防溺水知識,告知家長要承擔起學生在校外的監管看護責任,確保將教育部《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發放到每一位家長手中,要求家長在回執上簽字,學校統一回收保管。
????????今年3月31日,2014年全省學校安全工作會議在文昌華僑中學召開。文昌華僑中學校長潘財軍介紹,學校在抓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上,通過真實的案例,警示學生主動遠離危險水域。同時,學校還通過黑板報、宣傳欄、掛圖、宣傳展板等方式宣傳防溺水知識。
????????省教育廳副廳長廖清林提出,各中小學校要定期通過手機短信等形式向家長發布預防孩子溺水事故發生的警示短信。各市縣(單位)教育行政部門要協調當地有關部門在廣播、電視上滾動播放預防溺水的公益廣告、字幕等,提醒廣大中小學生及其家長注意游泳玩水安全。
????????全社會聯動構建防護網
????????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是學校安全工作的一個重點。對于預防溺水工作來說,亦是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參與。
????????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表示,在具體的工作方式上,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商請水務部門會同鄉鎮政府加強對學校周邊易發生溺水事故的重點水域安全管理,開展學生上下學路途和經常活動區域及周邊安全隱患的排查,加強對在建工地、人工開挖或自然形成水潭周邊的隱患排查,加強對水庫的管理。要在危險路段及水域設置安全警示標牌,設立安全隔離帶、防護欄,做到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消除。同時,各地要動員鄉鎮、村(居)委會對學生經常嬉水、游泳的重點區域落實專人或組織志愿者、退休人員等進行巡查和勸阻。
????????溺水的預防 自救 施救
????????如何預防
????????1.不要單獨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下水時切勿太餓、太飽,飯后1小時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3.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
????????如何自救
????????學生如果在游泳時遭遇意外溺水,附近又無人救助時,首先應保持鎮靜,節省體力。千萬不要手腳亂蹬拼命掙扎,這樣做會導致身體失衡,口鼻無法最先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和呼救。
????????如何施救
????????將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其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使其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將溺水者的腹部墊高,使胸及頭部下垂。恢復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敗的關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學生溺水事故五個特點:
????????多發生在周末、節假日或放學后
????????多發生在農村地區
????????多發生在無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
????????多發生在自行結伴游玩過程中,有的是結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救落水同伴至多人溺亡
????????多發生在小學生、初中生當中,且男生居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