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三峽船閘的設計通行能力為每年單向通行能力均為5000萬噸,這意味著2013年三峽船閘目前的通行能力,已經在2013年接近其設計運力極限。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多部委已調研投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04-30 07:20

      21世紀經濟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8日在重慶重提借長江黃金水道來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涵蓋6億人口的區域經濟增長。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投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可能已成為打破長江航運瓶頸的首要工程。

      “要想發展長江黃金水道,首先得解決目前最大的制約因素三峽大壩礙航的問題,”4月29日,重慶市一位從事了30年長江航運的資深人士對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現在三峽大壩的擁堵已經是常態化了,目前長江上的船只,要想過三峽大壩,等一、兩天是正常現象。

      如果遇到霧、風,過三峽大壩的船只就會繼續堆積,通常就會在壩前等候3至5天。如果遇上船閘檢修,就可能等上7至10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翻過三峽大壩。上述人士說,其所在企業的船舶去年過三峽大壩的平均等待時間,約達30多個小時。

      “三峽二閘”釋放運力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的《2013長江航運發展報告》則顯示,2013年通過三峽大壩船閘的平均等待待閘時間,在2013年3月份前后的大致40天中,最高等待過閘時間超過240小時,約合10天左右。

      2013年9月21日,李克強在國家發改委呈報件上批示:“沿海、沿江先行開發,再向內陸地區梯度推進,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律。請有關方面抓緊落實,深入調研形成指導意見,依托長江這條橫貫東西的黃金水道,帶動中上游腹地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打造中國經濟新的支撐帶。”

      此后,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委、沿江省市開始研究打造長江黃金水道的政策措施。

      “去年僅國家發改委幾次前往調研有關修建三峽第二船閘的事宜,” 在國內某大型內河航運企業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士說,此后國家發改委把有關調研結果轉給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由其提出具體的三峽第二船閘修建方案。

      去年長江干線完成貨物通過量19.2億噸,同比增長6.7%。其中近一半貨運量要穿行三峽大壩。

      《2013長江航運發展報告》稱,2013年,三峽船閘累計運行10770閘次,同比增長10.9%;通過船舶45669艘次,同比增長3.2%;三峽船閘通過貨運量9707萬噸,同比增長12.7%。

      三峽船閘的設計通行能力為每年單向通行能力均為5000萬噸,這意味著2013年三峽船閘目前的通行能力,已經在2013年接近其設計運力極限。處在三峽大壩下游40公里處的葛洲壩的設計通行能力與三峽大壩相同。

      已有初步方案

      長江三峽工程航運辦公室2013年擬定的《三峽船閘通過能力挖潛及建設水運新通道初步分析》稱,自2003年6月三峽工程蓄水以來,重慶至三峽大壩600余公里的庫區航道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大大促進了長江上游水運發展,三峽船閘通過貨運量年均增速高達12.2%,繼2012年后,2013年三峽船閘通過量再次突破億噸,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3年上行過閘貨運量超過5000萬噸的單向通過設計能力這一指標。

      該《分析》認為,與此同時,隨著過閘運量的快速增長,船舶待閘時間明顯延長,過閘船舶積壓成為常態,對長江航運的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造成了較嚴重的影響,船閘通過能力不足成為影響沿江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

      自2004年期,航運一直是物流前往重慶市的一大運輸方式,對重慶市的直接和間接GDP貢獻超過了30%,航運及其相關產業吸納了庫區約200萬剩余勞動力。

      該辦公室據此認為,需要認真研究如何進一步挖掘三峽船閘通行潛力的措施,并加快推進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

      目前解決三峽大壩礙航,有源頭分流、壩區分流和翻壩運輸三種分流運輸方式。但可能存在“投資大、成本高、能力有限,只能起到環節過閘運輸緊張局面的應急補充作用。”因此,未來為適應持續增長的三峽過閘貨運需求,十分有必要盡快開辟三峽水運新通道。

      長江三峽工程航運辦公室曾給出方案稱“初步考慮在三峽船閘北側新增雙線船閘”,且新建三峽船閘的技術難度、移民搬遷、生態環境等問題基本等同于現有船閘。

      相關方案還提出,“滿足長江航運的過壩需求是三峽工程的重要任務,通行設施的建設投資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也不是不能承受,下一步,有關部門應深化水運新通道的技術、經濟論證,盡早提出建設方案供國務院參考。”

      “翻壩”產業何處去?

      但是,并不是長江沿線所有的省市都想盡快推進三峽第二船閘的建設。

      “最近幾年來湖北省和宜昌市一直想打造一個翻壩產業園,通過在三峽大壩上游和下游,分別設置港口,裝卸貨物后通過汽車轉運至上下游港口,然后再裝船運走,”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這對三峽第二船閘的立項進程,造成了顧慮。

      宜昌市打造“翻壩產業園”的想法始于2010年,該市當時計劃在秭歸縣投資86億元建設大型翻壩物流產業園,打造一個擁有6大碼頭的翻壩物資轉運基地。

      其一期工程在2010年時就已開工建設,主體工程將于2014年完工。

      翻壩物流產業園北臨長江,南接三峽翻壩高速公路入口,規劃建設集裝箱、滾裝、貨運、商品車、后勤、危險品等六大碼頭,總面積達229公頃。該項目年設計重型滾裝車吞吐量為80萬輛,目前已建成碼頭泊位、進港道路、安全檢測門等基礎設施。整個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新增工業產值70余億元,實現稅收1.38億元,新增就業崗位5000個。

      業內人士形象地說,現在有關修建三峽第二船閘的意見:一是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國家部委,以及重慶市等大壩上游省市,主張盡快修建三峽第二船閘,打破長江運力瓶頸;一是以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為代表的主張“翻壩”陣營。

      目前,集裝箱途經三峽大壩,均不用翻壩,需要翻壩的是散貨及裝載重型汽車的滾裝船。2013年,翻壩轉運的貨物折合運量為1015萬噸,比上年增長15.6%。這些過閘貨物的上、下行運量所占的比重分別為62%和38%。

      “我們希望有關建設三峽第二船閘的進程不要被其它雜音干擾,必須要有大局觀,” 上述人士說,“我一艘船有300多個集裝箱,你需要有幾十上百輛集卡車來轉運,一個40呎(大箱)的箱子,翻壩成本是1000元至1200元,合30萬元至36萬元,如果直接走船閘,則幾乎是零成本。”(編輯衣鵬張凡譚翊飛申劍麗)

    ?

    相關鏈接

    三峽泄水量居高不下 引江濟漢工程進入防汛狀態
    三峽庫區腹地發現48座“古石屋” 內有灶臺(圖)
    三峽雙雄內斗背后:非央企個案 中層被逼站隊
    三峽集團原董事長曹廣晶履新湖北 居省領導行列
    官方:“三峽庫首第一縣”地震應與蓄水無關聯

    相關鏈接:
    三峽庫首第一縣地震 網友:被搖的睡意全無
    湖北兩次地震未影響三峽樞紐 離大壩20多公里
    官方:“三峽庫首第一縣”地震應與蓄水無關聯
    三峽集團原董事長曹廣晶履新湖北 居省領導行列
    三峽雙雄內斗背后:非央企個案 中層被逼站隊
    三峽庫區腹地發現48座“古石屋” 內有灶臺(圖)
    三峽泄水量居高不下 引江濟漢工程進入防汛狀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 [編輯:謝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