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日將赴非洲四國訪問。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總理首次訪非,時值周恩來總理首次訪非50周年。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李克強此訪將成為中非關系承前繼后,打造合作升級版,構筑合作新框架的有力契機。
????????回顧中非關系50年的發展歷程,“兄弟般的友好”是雙方關系的高頻詞匯。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認為,中非有著共同的歷史遭遇,在關鍵問題上相互支持,是國際上平等友好關系的典范。
????????1971年10月25日,正是在非洲兄弟等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聯合國大會決定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曾言,是非洲兄弟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
????????進入新時期,中非合作正面臨全面升級的歷史機遇。官方統計顯示,非洲在過去10年間經濟平均增長5%,在各大洲中位居第二。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10國中有7個來自非洲,“非洲速度”帶來巨大的“非洲機遇”。而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又為中國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包括非洲在內的全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中非新時期需要構筑雙方合作的新框架。”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表示,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非洲是中國裝備、技術和資本“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方向,而蓬勃發展的中國,則是非洲值得信賴的全面合作伙伴,是非洲追求共同發展的同行者和支持者。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為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引起一些國家的“嫉妒”和“猜疑”。一段時期內,“中國威脅論”、“新殖民主義論”、“中國介入妨礙非洲民主與人權發展論”、“資源掠奪論”、“破壞非洲自然環境論”等言論不時地出現。
????????而實際情況又是如何?賀文萍認為,中國與非洲合作的基調是互利共贏,中國對非洲投資促進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稅收和就業機會,還帶去了適合非洲國家的技術,培養了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增強了非洲國家自主建設的能力,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上述論調完全是以己度人,喊得最響的國家反而是歷史上給非洲帶來深重災難的國家。”
????????山東大學的南非留學生陳諾伯告訴中新社記者,殖民主義者打著“非洲文明”的旗號占領非洲,而中國是以非洲人真正朋友的身份在非洲立足。
????????在陳諾伯看來,李克強總理此訪將為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開辟更廣闊的空間。此前中國外交部官員已證實,此訪中,中非雙方將簽署近60份合作文件,涉及政治、經貿、文化、衛生、農業、人員培訓等諸多領域。
????????劉貴今認為,中非正通過實施減貧、產業、金融、人文、人才、安全“六大合作工程”,構筑中非全面合作的新框架。“李克強總理此次出訪,將在習近平主席去年訪問非洲的基礎上,推動中非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向前發展。”他說。
????????“此訪中的合作成果,將有助于改善非洲的民生,密切中非在減貧、農業、醫療、環保等領域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幫助非洲人民擺脫貧困、穩定糧食供給、改善衛生醫療水平。”賀文萍說。(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