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朝鮮何時會進行第四次核試驗的問題,牽動多方神經。4月29日下午,中國記協舉辦了第48期新聞茶座,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希雨,圍繞“處在十字路口的朝鮮半島局勢”這一主題向來自25個國家的中外記者和外國駐華使館外交官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楊希雨長期從事亞太地區安全問題的研究,曾擔任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辦公室主任,多次參與六方會談,并負責起草過2005年第四輪六方會談的9·19共同聲明。
朝鮮半島危機周期性爆發的根源是什么?六方會談效率低下是否值得推進?朝鮮的未來是崩潰是維持還是會繁榮?如何才能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楊希雨就這些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
朝鮮半島局勢“周期性動蕩”
楊希雨發現,每過4年,朝鮮半島就會爆發一次危機。1994年的朝鮮半島危機,美朝經過密集談判簽署了框架協議。1998年朝鮮半島爆發導彈危機。2002年,就濃縮鈾問題美國和朝鮮談崩,1994年核框架協議破裂,爆發了第二次核危機。2006年,朝鮮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此后危機周期開始縮短,2006年六方會談恢復,2009年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2010年的朝鮮半島危機達到了高潮,造成了至今懸而未決的天安艦事件,特別是延坪島事件,使朝鮮半島處在戰爭邊緣。
后來危機緩解,但2013年朝鮮半島又是風云再起,朝鮮進行了第三核試驗。用朝鮮的話說就是,“現在不是戰爭要不要打的問題,而是今天打還是明天打的問題”。
2014年第一天是好兆頭,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發表了積極的新年講話,呼吁改善南北關系,后來盡管有美韓聯合軍演,但南北接觸有了積極的進展,實現了雙方都盼望的離散家屬團聚。“按理說今年的局勢就應該緩和下來,但是現在沒人能對當前的局勢松口氣。雖然現在沒什么事情,但總感覺朝鮮半島要發生事情。不斷縮短的危機周期,不確定性越來越多。”楊希雨說。
“作為鄰國,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朝鮮半島每過幾年就得經歷一次危機,半島局勢為什么總會動蕩不定?更為諷刺意味的是,冷戰結束后的朝鮮半島反而比冷戰時期更不穩定。”楊希雨從戰略層次上分析了兩個根源,第一,朝鮮半島至今依然處在戰爭狀態,盡管《朝鮮停戰協定》已經簽署了60多年,但是從法律和技術上講,依然處在戰爭狀態。第二,朝鮮半島依然處在冷戰狀態之下。這兩個不正常狀態是造成朝鮮半島危機不斷、南北關系起起伏伏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解決這兩個不正常狀態,要想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是做不到的。
朝鮮會將核試驗進行到底
目前大家都在猜測朝鮮今年會不會進行第四次核試驗,楊希雨對此表示悲觀,認為朝鮮或遲或早一定會進行第四次、第五次、甚至第六次核試驗。因為進行核試驗是朝鮮的既定政策。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政治上均決定了朝鮮要將核試驗進行到底。首先,從技術原因來講,朝鮮現在的核武器計劃尚未完全取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廢,就前功盡棄了。從政治上來說,核試驗的理由和動力更大。在朝鮮半島目前不均衡的軍事實力對比之下,發展核武器成了朝鮮保障國家安全的根本手段。“朝鮮希望用核遏制力,來遏制美韓不要進攻朝鮮”。
眾所周知,國際社會堅決反對朝鮮發展核武器。楊希雨說:“中國態度很明確,去年金正恩特使崔龍海訪問北京會見習近平時,習近平明確表示,朝鮮半島無核化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這是中國領導人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發出的非常明確的信號。中國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的立場是,既要和平穩定,又要無核化。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半島,永遠不會擁有真正的和平穩定。現在的半島雖然沒有戰爭,但也不是真正的和平,而是一種‘恐怖的和平’,即美韓在通過強大的軍事實力遏制朝鮮不要發動戰爭。同時,朝鮮也在憑借發展起來的核武器,遏制美韓不要對朝發動戰爭。雙方之所以沒有打起來,是因為相互遏制,形成了這種‘恐怖的和平’,并不是有利于半島人民、周邊國家人民的和平。”
六方會談是目前唯一可行機制
六方會談運作了10年未有顯著成果,中國為什么還要堅持推動呢?楊希雨介紹了六方會談經過10年進程吸取的兩點基本認識:一是六方會談雖然效率不是很高,但目前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機制來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機制。二是六方會談發起本身是為了實現無核化,但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會談機制本身還有一個額外的功能——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器。“從六方會談的歷史來看,六方會談還在進行的時候,半島局勢是穩定的。盡管目前對于核試驗的猜測越來越緊迫,中方還是要推動六方會談。因為局勢不穩定,其他一切無從談起。”楊希雨說。
楊希雨認為,六方會談恢復后,也應該吸取兩個教訓:
一是應該制定一個六方都可以接受、都能遵守的路線圖。因為六方會談進展不大的最大障礙是,會談方相互不信任。當時在制作9·19共同聲明的時候,俄羅斯代表團曾對朝鮮代表團說:“你們從美國拿到了蘇聯20年想從美國那里拿都沒拿到的東西。”意指9·19共同聲明里,美對朝提供消極安全保障一項。不僅如此,美還提供承諾,不以任何軍事手段攻擊朝鮮。“但是朝鮮不信。”楊希雨說,“同樣的道理,朝鮮承諾實現無核化,美國也不信。所以需要制定一個路線圖,使六方會談每邁進一步的時候,讓每一方都能清楚意味著什么,將導致什么后果,即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
第二個教訓是,朝鮮半島無核化必須是一個公平的無核化。“美國是想要求朝鮮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這種分歧導致后來六方會談談判破裂,反映出我們對于一個公平的無核化,還缺乏一個明確的共識。”楊希雨說。
朝鮮維持生存的可能性很高
“美韓曾多次向中方提議,應該一起探討應急計劃問題。針對朝鮮一旦垮臺時,各方該如何應對。但中國覺得這不太靠譜。”楊希雨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那么這個政策一定是非常糟糕的。
楊希雨說,目前對于朝鮮的發展怎么看,有兩種分歧意見。一種是,朝鮮在垮臺與維持生存之間苦苦奮斗。美日韓等國家大都這樣認為。另一種判斷是,朝鮮在生存和繁榮之間苦苦奮斗。楊希雨支持后一種觀點,認為朝鮮維持生存的可能性很高,走向繁榮的可能性低。“盡管朝鮮公布了2020計劃,即到2020年,朝鮮將把自己建成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這一點恐怕很難實現,但對朝政策基于第二種判斷來看,是更現實、務實、可行的”。
楊希雨認為朝鮮國內政策正在發生靜悄悄的變化。可以概括為兩個戰略性轉變。第一個轉變是權力中心正在從軍隊轉向黨中央。黨中央越來越健全,職能越來越大。所有重大決策都由黨中央作出。第二個轉變是朝鮮的戰略重心從軍事第一轉向經濟優先。
朝鮮半島局勢近年來發生了迅速的變化,楊希雨表示,朝鮮半島形勢正在進入一個歷史性、結構性變化的前夜。建立朝鮮半島和平體制是解決朝鮮核問題的基本框架。這一框架之下,要穩定朝鮮半島局勢,就必須恢復六方會談,讓它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目前,恢復六方會談的障礙是無條件恢復還是有條件恢復的問題。朝鮮希望無條件恢復,美日韓要求有條件恢復,中方在努力縮小雙方認識間的差距。楊希雨說:“如果不能就有無條件達成妥協的話,不妨可以換一種方式做交易。可以嘗試達成幾個基本共識。比如說,第一,六方會談必須是結果導向,必須有成果;第二,談出的成果必須是不可逆的;第三,進程必須是可持續的。如果能就這樣幾個關鍵原則達成共識,就能夠保證啟動的六方會談是有意義的。這比起會談重啟前必須讓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到寧邊現場實地核查,必須承諾暫停核武器和導彈試驗這些問題更容易達成一致。因為這些具體問題可以在六方會談啟動后馬上開談,而在沒有談判前就讓朝鮮履行的話,難度稍大一些。”
總之,能談起來就有希望了,現在卡在有條件無條件的無休止爭論上,永遠也沒有結果。
?
?
相關連接
韓防長:朝鮮或故意推遲或隱瞞核試驗時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