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季度GDP僅微增5.5%、全國倒數第三的殘酷現實背后,繼2013年出臺煤炭“20條”之后,山西將于近期再出臺煤炭救市“17條”新政。
????????5月13日,同煤集團一位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煤炭17條救市政策的內容已擬定,并在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處獲得通過,目前正在尋求更高一級部門的認可。
????????事實上,面臨煤炭工業的嚴峻形勢,山西省煤炭工業廳早在4月中旬提出幾點建議,其中包括加大涉煤收費的清理力度、啟動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加快鐵路運輸市場化改革。
????????除山西之外,內蒙古早先已出臺救市政策,并擬建立東部區煤炭銷售聯動機制,保障煤炭有序有效供應。而除卻各省之間的煤炭新政,業界有消息稱,煤炭進口限制政策亦可能于近期落地。
????????“我非常、非常、非常反對限制煤炭進口政策的出臺。”中日長協煤炭貿易談判專家黃騰用3個“非常”表達不滿。在其看來,進口煤在改善中國能源結構、降低中國能源利用成本方面功不可沒,“如果阻止低卡高硫的進口煤,那么高卡煤的市場受到的沖擊更大”。
????????不過,一位煤企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老牌煤企仍在國家相關部委游說,希望《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盡快出爐,“不過五大發電集團仍在反對”。
????????山西17條救市
????????僅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兩項,“算下來可以為煤企減少成本15元/噸”。
????????17條救市舉措的部分內容為:將原本于2013年年底到期的暫停提取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減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務費政策繼續延續,并暫停協議方式配置煤炭資源,暫停審批露天煤礦。作為全國煤炭資源稅改革的一部分,17條救市舉措或也囊括該部分內容,即將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
????????港富集團黑色產業首席分析師張志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僅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兩項,“算下來可以為煤企減少成本15元/噸”。未來關鍵看該省的煤炭經營市場化改革的力度和進程,才能判斷對煤企脫困的效力。
????????2013年7月,山西省出臺《進一步促進全省煤炭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增長措施的通知》(即“煤炭20條”),多項措施旨在為幫助煤炭企業減輕負擔,擺脫困境。
????????不過,彼時國內5500大卡煤價600元/噸,目前價格為532元/噸,跌幅達11.3%,相比2011年10月的最高價853元/噸更下跌37.6%,山西煤企經營更加雪上加霜。
????????截至2014年3月底,山西全省煤企全行業實現煤炭銷售收入947億元,同比減少201.62億元,下降21.3%,全行業實現利潤8億元,同比減少52.13億元,下降86.6%。噸煤綜合售價401.14元,同比下跌117.64元,下降22.68%;噸煤平均利潤5.72元,同比減少13.25元,下降69.92%。
????????更值得注意的是資金鏈岌岌可危。山西五大煤炭集團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75%以上。WIND數據統計顯示,證監會行業類中28家煤炭上市公司有一半的公司負債率在50%以上。
????????在張志斌看來,山西省煤炭市場化改革關鍵在于兩方面:取消各項不合理的收費、不干預市場。
????????“首先是取消地方區域性收費,如煤炭銷售票,或是山西煤運發的公路運銷統一調用單等,而這些費用是山東、陜西等都不收的。”張志斌說,僅是山西煤運收取的各種費用如出省費、準銷量、煤炭發展基金等,就高達100元/噸。
????????張志斌表示,其次要依市場規律辦事,政府不干預市場。“譬如內蒙古的"五同"(同區域、同煤種、同市場、同價格、同相關鐵路局(公司))救市,山西焦炭協會近期給出的焦炭出口指導價,其實就是對市場干預行為。”
????????不過,各省眾多的救市舉措并不能稀釋市場對煤炭行業的擔憂。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上半年煤炭需求增速將進一步回落,全國煤炭市場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進口煤限制辦法難產
????????煤企在呼吁限制外煤進口同時,忽略了限制之后對國內高卡煤市場沖擊更大。
????????在各地煤炭救市新政背后,國家能源局限制煤炭進口的《辦法》在煤電方面的爭議中已拖延一年之久,而該辦法從2013年5月開始對社會征求意見。
????????一位大型電力企業燃料采購業務負責人透露,《煤炭質量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正在進行第三次征求意見,該《辦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強化煤炭質量管理,擬嚴格控制劣質煤尤其是劣質進口煤。
????????此前《辦法》一稿顯示,國家能源局對煤炭進口企業以及進口煤炭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從國外進口的煤炭熱值不得低于4544大卡/千克,此外還要求國內低于3587大卡/千克的動力煤和2870大卡/千克的褐煤禁止生產。
????????在汾渭能源煤炭分析師王旭峰看來,從2013年五月一直拖到現在政策未出,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個政策即使出臺也會給一個緩沖期,所以影響是漸進的”
????????兗煤集團運銷部一位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低價低質進口煤大肆涌入國內市場,被國內電廠大量采購,是助推國內優質煤源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是劣幣驅良幣的現象”,同時也是國內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1-4月進口煤1.1億噸,增加2.3%,進口均價為每噸489.1元,下跌15.2%。
????????“煤企在呼吁限制外煤進口的同時,忽略了這樣一個邏輯,限制之后對國內高卡煤市場的沖擊更大。”黃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翻看海關數據,5500大卡以上的煤種進入中國數量與年俱增,“國內主要以產高卡煤為主,而山西的一些老煤礦成本根本無法與國外相比”,而南方電企也會據此對鍋爐進行改造以匹配國外的高卡煤。
????????在黃騰看來,全世界煤炭市場產能過剩,在過去一年《辦法》或將出臺的沖擊下,澳洲、南非等地逐漸擴大5500大卡輸入中國的數量和比例。“國外價格的優勢不僅可以以市場化方式幫助國內去掉過剩產能,同時降低中國的能源成本”。
????????一位煤炭分析師表示,以國家標準設限,最終影響到的煤炭進口量為6000萬-7000萬噸。
?
相關鏈接:
河北阜平煤炭園區非法占地被查 至今仍繼續運營(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