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26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 謝大強 特約記者 黃一笑 通訊員 吳清洲)綠色崛起———這是在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響亮口號,如今正在瓊山區大坡鎮逐步成為現實。
大坡鎮是我省率先實現文明生態村100%覆蓋的鄉鎮,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過程,這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景致,人愛護自然、回歸自然、貼近自然、融入自然,自然融于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鎮回歸生態自然,綠色崛起的生動實踐,伴隨著一股清新的田園氣息撲面而來。
在大坡鎮,以綠色生態為本,在純粹師者陳起賢的精神感召下,弘揚紅色文化為魂,讓人時時能感受到這個綠色小鎮生態突圍邁向新型城鎮化的鏗鏘腳步。
生態突圍:人與自然和諧相融
4月23日,記者一行實地感受鷺野鄉情鄉村旅游休閑區的別樣風景。在通向鷺鳥天堂象村的道路兩邊開滿或黃或紅的野花,稻花飄香,鳥飛蝶繞,鷺鳥或空中翩飛,或田間覓食,不知名的鳥兒棲息大樹鳴唱。這個森林覆蓋率達80%的鄉鎮,你可以奢侈地享受醉人的綠意。在象村驛站,正休閑納涼的87歲阿婆蔣祝英開心地說:“現在生活環境美了,我們越活越開心。”這是瓊山區在大坡鎮重點打造的鷺野鄉情鄉村旅游休閑區的真實寫照,也是該區“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生態文明示范鎮”的創新實踐。2013年3月,瓊山區委區政府按照“一軸兩岸四片,三色瓊山”的工作思路,決定在大坡鎮福昌片區內建設鷺野鄉情鄉村旅游休閑區。項目以大坡鎮福昌田洋片區特有的綠色生態為背景,以豐富的植物景觀和經濟作物多樣性為載體,以鄉村文化、田野風光、休閑體驗、農事活動為特色,以現代農業生產為核心,以發展休閑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逐步建設成為以田心村為核心,串聯環繞福昌田洋片區19個村莊高品位特色生態風景區,成為人們回歸自然的生態空間,感受文化傳統的精神家園和放松身心的休閑度假勝地。
目前,鷺野鄉情鄉村旅游休閑區已啟動二期建設。建成后,將分為鄉野風光游覽區、生態農業體驗區、旅游綜合服務區三大功能區域,成為海口、瓊北地區乃至全省的后花園和避寒養生的理想居住地。田心村村長陳永福說,“村民從不亂砍一棵樹,不打一只鳥。保護環境其實也是保護我們的飯碗。”據統計,2013年鷺野鄉情鄉村旅游休閑片區接待游客已突破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68萬元,呈現出企業和群眾共贏的局面。
瓊山區委書記王飛介紹,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瓊山既面臨歷史包袱不輕、政府財力不足等問題,又具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勢。為此,瓊山大力整合“古色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等“三色”資源,堅持“三就一不”原則,即“就地改造、就地創業、就地城鎮化和不大拆大建”,在建設和發揮好云龍鎮作為城鄉統籌示范鎮的示范作用的基礎上,全力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把政府資源整合好,把社會力量調動好,把群眾主體作用發揮好,努力探索獨具瓊山特色的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之路。瓊山區還將召開工作推進會,學習貫徹最近中央、省和市關于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意見,對該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工作措施等進行全面梳理,確保這項工作得到扎實推進。
產業突圍:生態撐起綠色循環經濟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成為大坡鎮綠色崛起的優勢,而實現綠色崛起,最核心的支撐在于產業振興。”瓊山區大坡鎮委書記杜梅英如是說。
杜梅英介紹,大坡鎮立足農民增收,以做大做強胡椒、橡膠兩大支柱產業,做優做精大坡雞產業為重點,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進程。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著力發展特色農業,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培育農民增收支柱產業。
胡椒,作為海南特產,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全國最大的胡椒基地就在大坡鎮。從1995年起,大坡鎮結合本地實際,將胡椒作為本鎮發展農村經濟的主產業之一,全面推動胡椒產業發展計劃,樹立了一批胡椒良好生產規范示范點。目前,大坡鎮胡椒種植面積已達到1.2萬畝,收獲面積1萬畝,年產胡椒約1800噸,產值達5400萬元。截至目前,大坡鎮共有4個1000畝以上的胡椒基地。胡椒種植已成為大坡鎮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并使得大坡鎮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萬畝胡椒生產基地。
傳統農業逐步向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胡椒種植主要以施用沼氣肥為主,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產,在增加農民純收入的同時還優化了農村生態環境。
在大坡牧榕文昌雞養殖基地,孵化廠與雞場共占地面積300多畝,年出欄育肥雞100萬只,遠銷廣州、深圳、上海等地。2013年,56家合作農戶戶均年純收入達到1.2萬元,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海口牧榕仕文昌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綏仕介紹,現在養殖基地已實現綠色循環經濟,雞場產生的污水全部流入沼氣池,沼液用于果樹與胡椒施肥,雞糞經發酵處理,幾乎聞不到臭味,基地年產有機肥1萬噸,除了自己使用外,還銷給一些種養合作社。
海口田心樂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曉兵介紹,村民與公司開發旅游資源,村民土地入股,有的在農莊上班吃上了“旅游飯”,除了每月領工次,年底還有分紅。田心農莊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客房幾乎天天爆滿。該鎮以生態為支撐,因地制宜為轄區各村謀劃發展規劃,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濟發展也呈現新的亮點,農民收入不斷增長。瓊山區區長田麗霞表示,瓊山區在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不僅注重硬件的改造,更加注重以產業發展帶動和支撐城鎮化建設。在大坡鎮,區委區政府做到“發揮三大優勢、整合兩個資源”,充分發揮該鎮生態環境優良、群眾基礎扎實、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等優勢,統籌整合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初步探索出具有瓊山特色的大坡模式。今后,瓊山區將充分利用該區文明生態村創建基礎扎實、覆蓋面廣的優勢,通過項目帶動、資金投入、產業發展,為村鎮注入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內生動力,夯實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基礎。
文化突圍:弘揚紅色文化促農業轉型
在大坡中學,校園里的幾株白玉蘭芬芳仍舊。用自己的一生詮釋“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老教師陳起賢雖永遠地走了,但老人將無私奉獻、舍己助人的人間大愛灑在了大坡這片土地。
“陳老沒有走,他仍活在我們心中。”大坡中學副校長陳明文說,老人去世后,持續有來自海口的師生到學校參觀瞻仰老人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為了更好地弘揚道德模范陳起賢精神,將把大坡中學更名為“起賢學校”,并在校園里建起海口市師德師風培訓基地,并設立陳起賢敬仰屋、道德亭和永久性的道德講堂。在校門口的白玉蘭樹下建起陳起賢塑像。陳起賢的一生和先進事跡必將激勵和鼓舞更多的人為社會傾注人間大愛。
瓊山區在文明生態村創建中,從精品文明生態村開始推進“道德講堂”建設活動,利用陳起賢等身邊好人的事跡進行思想道德的宣傳和學習,提升村莊的文明水平。使當地生態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等建設得到明顯發展。
優美的環境不僅可令人賞心悅目,還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在塔昌村,大多數村民住上了嶄新的二層“小洋樓”,室內窗明幾凈,屋外花草環繞,干凈整潔。村民游昌華說:“環境變美了,逼著我們去改變一些陋習。”
塔昌村是我市著名的紅色村莊,也是大坡鎮打造紅色歷史文化游的核心區域。在塔昌的規劃藍圖上,該村將建起塔昌紅色革命歷史文化室,在村前革命四大遺址上將進行修復并建設一個300平方米的紅色文化廣場及講解點,在遺址旁邊擁有一個長6米、寬1米、高1.8米的塔昌革命歷史豐碑,在村前田洋邊上修建一個革命烈士緬懷亭供后人在欣賞田園美景的同時瞻仰瓊崖革命歷史。
以弘揚紅色文化為中心,以觀光休閑農業為載體,把發展農家樂、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為抓手,打造集紅色文化、休閑養生、觀光旅游一體的特色村莊,未來的塔昌村民將因紅色文化而驕傲,還將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富足日子。
?
?
相關鏈接:
海口體育鄉村行·走進大坡文明生態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