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月外貿:數據下滑未損根基
前4個月的外貿形勢并沒有數據顯示的那樣惡劣,我國外貿產業的穩固基礎并未受到根本性動搖,但需警惕新發風險
今年前4個月,我國外貿數據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同比下滑,個別省份如廣東更是遭遇20%以上的同比降幅,引發全球市場關注。
多地企業和相關專家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這種下降局面主要是去年虛假套利貿易推高數據所致,屬于意料之中的“擠水分”,并未從根本上動搖我國外貿產業的根基和信心。
但綜合企業信息和最新一屆廣交會遭遇到會采購商和成交額“雙降”等情況看,實現年度7.5%的增長目標難度依然很大。除去國際市場復蘇緩慢、國內生產要素成本繼續攀升等傳統影響因素外,國際局勢動蕩特別是周邊地區潛藏政治風險可能對我外貿產生新沖擊,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數據下滑顯“擠水分”特征
據海關統計,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8.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3.1%,和一季度相比,收窄了0.6個百分點;但按美元計價,這一降幅就只有0.5%,和一季度相比收窄了0.5個百分點。
“這種數據之間彼此‘糾結’的情況在以往并不多見,從表面上看,是和過去一個多月里人民幣匯率變動有直接關聯,但從深層次來看,主要還是因為當前外貿仍處在‘擠水分’的過程之中,去年虛假套利貿易造成的數據扭曲因素依然存在。不出意外,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進出口數據將繼續好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肖鷂飛說。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等專家也認為,今年前4個月的數據下滑呈現明顯的地域集中性和產業領域集中性,有著明顯的“擠水分”特征,即同比下降主要是由去年同期基數異常增高所致。
以廣東為例,去年普遍被認為是虛假套利貿易的“重災區”,今年前4個月以人民幣計價的外貿同比降幅達到23.5%,以美元計價降幅也達到21.5%,在全國扮演了“領跌”角色;其中虛假套利貿易集中的對港出口大跌47.2%,虛假套利貿易主力商品進出口均大幅下降。相反,就出口對象而言,受虛假貿易影響較小的廣東對歐盟進出口前4個月實現增長9.8%,對美國出口則增長1.5%;就商品種類而言,受影響較小的廣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4.1%,而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更是達到14.6%、均表現出積極向好態勢。
廣東、江蘇、福建、山東等地各類外貿企業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前4個月的外貿形勢并沒有數據顯示的那樣惡劣,我國外貿產業的穩固基礎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動搖。青島海信國際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雪玉說,今年一季度,該企業部分拳頭產品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近700%,截至目前海信的海外訂單已經排到了三季度,全年至少能實現超過60%的增長。海爾集團歐洲大區市場總監孫樹寶也表示,今年前4個月海爾生產和出口均保持增長態勢,通過接入移動互聯網而開發的一系列高度智能的家電產品則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預計全年增幅在12%左右。
部分傳統優勢產業也認為今年以來的出口形勢基本正常。廣東省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卓明說,雖然數據整體下滑,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廣東玩具產業依然在一季度實現了正增長,“總體來說行業信心還是有的”。
海關總署的統計也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9,在上月環比提升0.4的基礎上再次提升0.2,顯示未來一段時期出口向好的趨勢會日趨明顯。
外貿形勢挑戰“穩增長”目標
然而,在看到向好的同時,全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也是不爭的事實。在一些外貿企業看來,由于外向型制造業和商品出口在我國宏觀經濟中仍然占據很大比重,這甚至會挑戰全年“穩增長”總體目標。
嚴峻形勢首先來源于國際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繼續存在。5日剛閉幕的第115屆廣交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與會境外采購商人數和出口成交量,無論環比還是同比雙雙下降。其中,代表未來全球市場需求的采購商人數甚至下滑到了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反映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的外貿出口形勢嚴峻程度可能要超出市場年初的預估。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說,廣交會歷來是我國外貿的“風向標”,第115屆廣交會成交以中短單為主,長單占比依然偏低。成交訂單中,3個月以內的短單占50.39%,3~6個月的中單占32.77%,6個月以上的長單占16.84%,顯示出國際市場需求不穩定。
其次是多數企業還在受到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勞動力供求更加緊張等因素沖擊。長春皆為家工藝品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姜作新說,自己是20年的老外貿了,最近幾年成本上漲太快,“企業的目標已經從增長調整到了維持穩定”。福州祿藝雕刻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遵祿說,“主要的挑戰還是在人力方面,一個是勞動力成本上漲太快,我們由于強調手工雕刻,人力成本非常高,2011年以來基本上每年都要漲30%左右,企業確實承受了很大壓力;另外更麻煩的是熟練工人的稀缺,我們的工人平均年齡都是四五十歲了,做不了幾年啦,年輕人又不愿意學,我覺得這種情況在很多行業都存在,令人特別頭疼。”
第三是短期政策釋放的利好邊際效益凸顯,而且效果趨向復雜化。以人民幣貶值為例,和以往“貶值刺激出口”相比,當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外貿刺激效應已不再是單一的刺激出口。孫樹寶說,對于這家在全球擁有24家工廠的企業而言,試圖依賴匯率刺激增長是不現實的,“和其他跨國企業一樣,我們需要將泰國工廠的產品輸送到歐洲,或者將印度工廠的商品帶到非洲。對于現階段的‘中國制造’而言,不可能僅僅依賴人民幣貶值來謀求利潤。”
生產咖啡機的廣東順德科銳瑪電器公司總經理袁彬說,產品核心部件必須進口,而且進口件占產品成本的20%以上,所以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利潤。估算下來,今年以來的貶值,至少使利潤下降了三四個百分點。
警惕全球政治因素影響
展望未來,今年外貿形勢總體艱難,但歐美市場緩慢恢復,只要國內外貿政策積極穩定,全年“穩增長”依然有望。需特別警惕的是,國際政治因素對我國外貿帶來的影響。
首先是部分新興市場如烏克蘭等國家政局動蕩導致的需求萎縮因素或將持續全年。在第115屆廣交會上,不少參展企業向記者表示此類直觀感受。全國知名的毛毯出口企業河南恒鑫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先說,烏克蘭是這家公司近年來新興的重要市場之一,但今年由于政治因素影響,來自該國的訂單銳減,“企業只能考慮把重點轉向印度和巴基斯坦市場。”而且企業還擔憂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制裁持續會導致我對俄出口受到影響。
其次是涉及我國的南海政治爭端引發的市場波動和潛在風險。來自企業及部分海外人士的信息顯示,主要可能包括中日貿易、中馬貿易以及南海爭端引發的中國對部分東盟國家市場如越南等出口受阻。
第三是釣魚島爭端對中日外貿的影響。日本圍繞釣魚島問題動作不斷,帶來中日兩國關系緊張,外貿也隨之下滑。日本國際貿易促進會常務理事安田真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日本國內認為今年中日貿易遭遇“三連降”的可能性很大。
“過去兩年的下降主要是日本企業內部的跨國貿易下滑所導致的,但從去年底開始,中日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特別是官方往來幾乎完全停滯,這讓我們特別擔憂中國企業對日貿易也會隨之下滑,進而影響到雙方的產業投資。”安田真人說。
?
相關鏈接
中國海關總署推20條措施 力保外貿穩定增長
國16條出臺力促我國外貿突圍
國務院:外貿形勢嚴峻 采取措施促進出口穩增長
上外貿調研大學生課余時間:電子產品最耗時光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